被礼教束缚得连呼吸都困难的酸腐书生。
“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公子可曾听过?”
“不曾。”在他还念书的那几年,顾子清总要他念大学、念中庸,怎轮得到这种无稽的“乡野传奇”?
淼森愣了愣,不由得眨眨眼睛。他还以为陶渊明在中土是著名文人,他所书之文所有学子都该看过才是。
“呃…其实陶先生文中所言之‘桃花源’指的正是东海之国,所述路径虽然不尽相同,但那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所设下的障眼法罢了。我先民随秦代徐福出海避祸,寻到东海之国后便定居下来。尽管如此,数百年来东海之国始终没有忘怀我炎黄子孙的身分,暗地里派遣使者到中土察访民情。也正是如此,所以东海之国大多数地方与中土相较并无二致,只不过我们武功更高、文风更盛…有许多人因为陶先生这篇文章,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找寻人间仙境“桃花源”当中如有心术纯然、品行端正者,我们也会接引他们到东海之国定居。”
这么说的话,东海之国的人口一定爆满了,因为近数十年来中土动荡不安,想避祸的人何其多,能“接引”多少人呢?更何况“接引”二字用得太过傲慢自大;难道东海之国的人还真的以为自己是什么桃花源的世外仙人?
见辛无欢始终没有反应,淼森叹口气。“公子不知道此事也无妨,无葯庄算是武林世家,没读过这篇文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公子总该听过你们武林人口中的‘海上仙山’吧?”
“不曾。”
淼森开始觉得辛无欢是存心与他作对了,当时掳他离开的时候,他看来明明很是高兴,怎么一出了无葯庄,态度便判若两人?
“在下不知何时何处得罪了公子,还望公子不吝赐知。”此刻有求于人,无论如何都要按捺住性子。
他已经想了个通透,无论这人是不是公孙灿,他毕竟住在劈石楼里没错;就算不是公孙灿本人,能住在劈石楼里,难道还会是个扫地倒水的小厮?这人必然身怀绝技,否则公孙老贼也无须亲自出马拦阻他们…他只能这么想,若不作如此想,他恐怕已经耐不住性子将这人一掌劈入海中喂鱼了。
他们上船已经整整一天一夜,辛无欢对任何人都视若无睹,连炽磊的伤势也不在他眼中,他根本是如入“无人之境”全然不把他们当成一回事。
辛无欢回首望他,那双奇异的眸子中看不出情绪,他微微蹙起眉,算是回答。
淼森怔怔地与他对望,半晌之后终于叹口气。“公子喜怒不形于色,果非常人…”
“在下无悲无喜,也不明白淼先生所指为何。”
“你根本没在听我说话对吧?”
“有听,只是不觉得要紧。”辛无欢淡淡睇他一眼。“东海之国也好,桃花源也好,海上仙山也好,都与在下无关,在下只不过是应你们所邀,前往为公主治病的一介医者罢了。”
“公子对自己即将前往的地方没有半点兴趣?”
“没有。”
“公子对自己的未来也毫不关心?”
“未必尽然。只不过在下的未来与东海之国、海上仙山无涉。”他的未来必然在中土,这是毫无疑问的。
“既然公子即将前往我国,那么公子的未来无论如何都将会有巨大的转变。”淼森自信满满,傲然说道:“或许公子以为在下言过其实,但会被中土江湖人称为‘海上仙山’绝对不是狼得虚名。我东海之国物产丰隆、景致绝美,国中名人雅仕无数,学风鼎盛…”
他看起来还是一脸淡漠,淼森后头的话全都咽了下去。这是对牛弹琴…也许他所说的没对上这年轻人的胃口?
“东海之国之所以被称为‘海上仙山’也是因为国中美女如云,女孩们知书达礼、贤良淑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环肥燕瘦任君挑选,个个婀娜多姿、美若天仙,无法言喻。”
还是没有反应。
“如果你能替公主治病,高官厚爵、金银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