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章

奔腾的黄河两岸,黄土高原静默着,如同千百年来一直静默着的中国农民的群雕像,任凭母亲河年复一年地从自己的shen上割削去大块大块的血rou。

我像一个yin游诗人一般在华夏的山河间四chu1游历,让自己沾染天地万wu的灵气和生气,一边采撷诗和歌的zhong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shenshengan到南方的山水太过秀气,只适合赏玩。

漓江的水声如同刘三姐的山歌般动人,却也只是刘三姐般的村姑而已,而当我真正坐着一叶小舟chu没于黄河的风狼中时,在黄河洪大的涛声中,我分明听见了无数hou咙在呐喊。

这呐喊声从远古一直回响到今天,有盘古开天辟地时的那声怒吼,也有神农收获第一粒稻米时的huan歌。

有大禹治水时的劳动号子,也有长城脚下千万尸骨的哀哭。有苏秦的合纵,张仪的连横。有秦始皇加冕时的歌颂,也有大泽乡那个风雨之夜的一声惊雷。有刘bang的一曲大风,曹cao2的一首短歌。

有符jian的雄心壮志,也有安史叛军的动地鼙鼓。有宗泽三呼渡河的悲愤,也有蒙古大军铁蹄的踏击。

有闯王来时不纳粮的童谣,也有留tou不留发,留发不留tou的野蛮宣告。以及辛亥的枪响,北伐的炮轰,东洋魔鬼的嗥叫,和黄河两岸万山丛中青纱帐里的风吼ma嘶。

行舟黄河之上,我常常gan觉自己仿佛行舟于历史长河之中,溯liu而上,五千年的歌谣都积淀在河底厚厚的泥沙中,由古铜se肌肤的船工用最cu犷的hou咙吼chu这个民族一段段大喜大悲的故事。

这已经是我第六次来到黄河。每一次为我撑船的都是同一个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船工,这一次也不例外。

他脸上纵横jiao错的皱纹让人联想起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带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烙印,cu糙的pi肤jinjin勒着双臂暴突的jinrou。他的小船破旧不堪。

但却给人一zhong莫名的安全gan,即使是惊涛骇狼你也能放心地把xing命jiao托给他。小船逆水而行,大河滔滔,山峦壮阔。望着两岸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原。

我仿佛gan到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已化shen为这高原,正在俯看着我,一zhong对历史和岁月的敬畏油然而生。船行至峡口,水liu湍急,狼沫飞溅。

老船工奋力把住橹,小船在一次次的冲击下依然顽qiang地迎狼而上,避开礁石浅滩,显示着自己决不随波逐liu的意志。

河水扑上船帮,撞得粉碎,被风chui到我的脸上,凉凉的,带着水腥和土气。黄河,母亲河啊,莫非这就是母亲ruzhi的味dao?猛可里一声长长的吆喝响彻yin霾的天空。

在河面与山谷间回dang:上去个高山…望平川,望见我那二妹妹呀…在河湾。黄河liu水哟…归东海。哥哥想妹妹哟…走不到跟前。

我抬tou循声望去,一个穿着老羊pi袄的shen影和几只山羊一起消失在峭bi之巅的一棵枯树后面,而他的歌声却余音袅袅,这时小船已冲过了峡口,yan前又是一片宽广舒缓的水面。

“真好听。”我轻轻地说。仿佛是听见了我的话,那位不知名的牧羊人响脆脆地甩了一记羊鞭,霎时天地间回声四起,jin接着他又在看不见的地方唱chu另一首曲子,站在船尾摇橹的老船工起歌而应。

这次他们所唱的曲词满是当地的方言,我听得半懂不懂,只觉得曲调凄凉高亢,充满了无尽的辛酸。

二人你一段,我一段,如同两只孤雁在空中盘旋相扑,搏风穿云,终于越飞越高,越高越远。

最后牧羊人的歌声远远地消失在天边,飘散了踪影。一路无语,临近快到目的地的时候,一直默默撑船的老船工邀请我到他家里作客。

他说人老了之后会有很灵的预gan,他预gan我下次来黄河的时候,自己可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我六次来到黄河,六次都是由他摆渡,这是一zhong缘分。在离别的时候,到他家坐坐,喝点酒。

也不枉了这多年的相识一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他平静地说。这正合我意,刚才那一段民歌rong合了信天游和hua儿两zhong风格,是我生平从未听到过的。

我在潜意识中把自己想象成为古代的采诗官,这个浪漫的职业需要到一切可能的地方去收集艺术的财富。

但我不是传播hua粉的mi蜂,我只是一只xiyunhua粉的蝴蝶,而且贪得无厌。船靠岸时天se已近黄昏,远远地望见一片稀疏的灯火,那便是村子了。

老船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