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王屡建大功,正平定南方贼寇,郭崇韬所进谏的,不很妥当,不听从就行了,而不能因为刚才他的话,就让大家议论纷纷,敌人如果知道了,认为大王君臣不和了。请仔细地考虑,就是天下的大幸呀。”不久郭崇韬进来道歉,靠冯道解了围,别人从此敬重冯道的胆量。庄宗在邺宫即帝位,冯道任省郎,兼任翰林学士,从穿绿衣赐穿紫衣。后梁灭亡后,迁升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父亲去世,在景城服丧。遇上年成不好,就将自己得到的俸禄的剩余,全都施给乡民救荒,冯道居住的地方,只是茅草棚而已,凡是官吏们送给他财物,一斗粟一匹布,都不接受。这时契丹势力正盛,一向闻知冯道的名声,想把他抢夺过来,恰逢边防军人有准备,冯道才得以避免。
明宗进入洛阳后,马上对身边臣子安重诲说“:先帝时的冯道郎中在哪里?”安重诲说:“最近授予翰林学士。”明宗说“:这人我很早就熟知了解他,是一位好的宰相材料。”不久任为端明殿学士,端明这一殿名,是从冯道开始的。不久,迁任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是贫寒无助的读书人,怀抱才识而未被知遇的,都引荐任用,后唐末年的文人士大夫,行为浮躁的,必定压着不用。有叫任赞的工部侍郎,因一同退朝,跟同伴们在后面戏弄冯道说:“想快点走,一定得留下小孩读的《兔园册》。”冯道知道这,就叫来任赞对他说“:《兔园册》都是有名的文人撰集的,我冯道能背得出来。现在朝中的文士只看重文场中的华词丽藻,便被录取做官,都是偷来的公卿官位,是多么无知浅薄呀!”任赞大为羞愧。又有梁朝宰臣李琪,常以精于文辞章句自傲,曾经进上《贺平中山王都表》,说“收复了叛逆的城池真定”冯道责备他说:“不久前收复的是定州,不是真定。”李琪不明地理,顿时被挫折了傲气。后来百官为明宗上功德名号共奏三章,都是冯道一手写成,文章浑然一体,不是一般流俗的风格,举朝臣僚都佩服。冯道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提笔就成,典雅清丽之外,内含古时德义道理,必被远近的人所传诵,所以同僚逐渐敬畏他的高深,因而同行时恭敬严肃,没有轻薄的样子。接着改任门下侍郎、户部吏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加授尚书左仆射,封始平郡公。一天,冯道朝拜后已退下,明宗回头对侍臣说:“冯道本性纯朴节俭,不久前在德胜寨住一座茅棚,与仆人同在一起吃饭,就睡在一捆茅草上,内心快乐自如。到因父亲去世到乡下守丧,自己耕种砍柴采摘,与农夫住在一起,全不因自己一向高贵而有其他想法,是真正的士大夫啊。”
天成、长兴年中,天下连年丰收,朝廷平安无事。明宗每次到延英殿,都留下冯道以咨询其他事情,冯道说:“陛下以至高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降以丰年表现祥瑞,更应该一天比一天小心谨慎,以回报上天的好心。臣经常记得在先皇霸府时,曾经奉命到中山去,经过井陉天险时,担心马匹有闪失,不敢放松马嚼子和缰绳。等到达平地后,就不再小心抓牢控制,终于被马颠下来摔倒在地,几乎受了损伤。臣所说的这件事情虽然小,但可用来说明大的道理。陛下不要因为清平安闲丰收熟稔,就放纵享乐。兢兢业业,是臣所希望的啊。”明宗深以为然。另一天又问冯道说:“天下既然丰收,百姓能获得好处吗?”冯道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这是一贯的道理。臣记得近代有一个叫聂夷中的举人有《伤田家诗》说‘: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说:“这首诗很好。”立即命令侍臣录下来,经常自己诵读它。冯道说话简明有理,善于补益人君,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当时因各种经书差乱错误,冯道与同僚李愚派学官田敏等人,取来洛阳郑覃刊刻的石经,雕刻同印板,流布天下,后人有赖于它。明宗驾崩,唐末帝即位,任冯道为营造陵墓的山陵使,葬事结束后,出任同州节度使,这是遵照以前惯例。冯道治理政事雅静淡泊,没有讼诉的惊扰。一天,有一位叫胡饶的,是军吏出身,性情粗犷,因事到衙门辱骂冯道,冯道身边的人多次解释而不理会。冯道说“:这一定得让他喝醉!”于是叫他进来,摆上酒杯安置食物,陪饮一晚上,一点也不生气。不久,入朝任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