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想到郊外迎接,他的臣下说:“天子没有迎接宰相的礼节。”因而才作罢,他的名声震动远方异族竟能这样。到回来时,朝廷废除枢密使,依唐朝旧例,全归到中书,将院印交给冯道,事无巨细,全委托冯道办理。不久加封司徒,兼侍中,进封为鲁国公。晋高祖曾询问冯道用兵打仗的事,冯道说“:陛下历尽各种艰险,开创立国大业,武略谋划,天下人都知道,讨伐不臣服的人,只须自己独自决定。臣本是读书人出身,为陛下在中书任职,恪守历代的成规,不敢有丝毫的过失。臣在后唐明宗朝时,明宗也曾以战事问臣,臣也用这话回答。”晋高祖很欣赏他的说法。冯道曾经上表请求退隐,晋高祖不看表,先派郑王去看望冯道,对他说:“您来日不出来任职,朕就亲自来请您。”冯道不得已仍来任职。当时对冯道的恩宠厚遇,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晋少帝即位,加封守太尉,进封为燕国公。冯道曾问朝中熟知的客人说“:我在政事堂,别人有什么议论?”客人说:“毁誉参半。”冯道说:“凡与人相合的别人就称誉,与人不合的别人就诋毁,而诋毁我的人,十个中恐怕就有九个。古者仲尼是圣人,仍被叔孙武叔诋毁,何况我这样空虚浅薄的人呢!”然而冯道所坚持的,始终不改变。后来有人对少帝离间冯道说:“冯道只能做和平时期的宰相,不能靠他度过艰难时期,就像参禅的僧人用不上鹰犬一样!”因此派冯道出朝任同州节度使。一年多,调任南阳,加封中书令。
契丹人攻陷汴州,冯道经襄州、邓州应召而来,契丹国主从容问冯道说:“天下百姓,怎样才能得救?”冯道说:“这时的百性,就是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以后中原百姓不被伤害夷灭,都是冯道和赵延寿暗中庇护的结果。这年三月,跟随契丹人到北方去,与晋朝皇室公卿一起抵达常山。不久契丹国主去世,永康王兀欲代替统领契丹军队。当再向北去时,留下他的族人解里据守常山。当时常山的汉族军队出于激愤,一起赶走解里,收复了常山城。冯道率领同僚,四出安抚,采取适宜措施处理各类事务,使人各安其所。有人推举冯道的功劳,冯道说:“文臣有什么作为,都是各位武将的力量。”冯道因为德高望重,是别人效仿的榜样,于是为众人从各将领中择取资历老而有功的人,以骑校白再荣临时充当他们的统帅,军民因而服帖,冯道出力最大。契丹人先前留下冯道与李崧、和凝及文武官员在常山,这年闰七月二十九日,契丹有伪诏给李崧,让他挑选朝中文士十人到木叶山做事。契丹王麻答准备将冯道等人叫到帐下,想说服他们,李崧偶然先到,知道麻答的用心,害怕得变了脸色。麻答准备在第二天与朝士们一起去木叶山,李崧却不等冯道到,与和凝先溜出来,不久在帐门外与冯道相遇,因而分头而回。旋即李筠等人放火与契丹人交战,长槊相接。这天若是一齐到帐下,与麻答相见,稍有犹豫,就全被俘往北方了。
到从常山回来入京师朝见,汉高祖嘉奖他,授与太师职。汉隐帝乾佑年间,著《长乐老自叙》说:
“我世家宗族,本在始平、长乐两郡,历代名声实迹,全记载在国史家谱中。我先从燕地逃回太原,服事唐庄宗、明宗、闵帝、清泰帝,又服事晋高祖皇帝、少帝。契丹占据汴京,被戎族之王所挟制,从镇州与文武同僚、马军步军将士回归汉朝,服事汉高祖皇帝和当今皇上。回想长期以来忝居官位,备历艰难险阻,上显耀了祖宗,下光大了亲戚。已故曾祖讳名凑,追赠为太傅,已故曾祖母崔氏,追封为梁国太夫人;已故祖父讳名鮍,追赠为太师,故祖母褚氏,追封为吴国太夫人;亡父讳名良建,以秘书少监辞官退隐,追赠为尚书令,母亲张氏,追封为魏国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