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志六(2/3)

《文同之乐》。”从之。

五年,始议重兴二舞,诏曰:“正冬二节,朝会旧仪,废于离之时,兴自和 平之代。将期备,全系用心;须议择人,同为定制。其正冬朝会礼节、乐章、二 舞行列等事宜,差太常卿崔棁、御史中丞窦贞固、刑侍郎吕琦、礼侍郎张允与 太常寺官一一详定。礼从新意,在旧章,庶知治世之和,渐见移风之善。”其年 秋,棁等述制度上奏云:

从之。《欧史-崔棁传》:祖诏太常复文武二舞,详定正冬朝会礼及乐章。 自唐末之,礼乐制度亡失已久,棁与御史中丞窦贞固、刑侍郎吕琦、礼侍郎 张允等草定之。其年冬至,祖会朝崇元殿,廷设悬,二舞在北,登歌在上。文 舞郎八佾

今议一从令式,排列教习。文舞郎六十四人,分为八佾,每佾八人。左手执籥。 《礼》云:“苇籥,伊耆氏之乐也。”《周礼》有“籥师教国”,《尔雅》曰: 籥如笛,三孔而短,大者七孔,谓之簅。历代已来,文舞所用,凡用籥六十有四。 右手执翟,《周礼》所谓羽舞也。《书》云:“舞羽于两阶。”翟,山雉也,以 雉羽公析连攒而为之。二人执纛前引,数于舞人之外。舞人冠贤冠,服黄纱袍, 白纱中单,皁领褾,白练衤盖,白布大袴,革带,乌履,白布袜。武舞郎六 十四人,分为八佾。左手执,楯也,今之旁牌,所以翳也,其赤,中画 兽形,故谓之硃。《周礼》所谓兵舞,取其武象,用楯六十有四。右手执戚。戚, 斧也,上饰以玉,故谓之玉戚。二人执旌前引,旌似旗而小,绛,画升龙。二人 执鼗鼓,二人执铎。《周礼》有四金之奏,其三曰金铎,以通鼓,形如大铃,仰而 振之。金錞二,每錞二人举之,一人奏之。《周礼》四金之奏,一曰金錞,以和鼓, 铜铸为之,其黑,其形圆,若椎,上大下小,三尺六寸有六分,围二尺四寸, 上有伏虎之状,旁有耳,兽形衔镮。二人执铙以次之。《周礼》四金之奏,二曰金 铙,以止鼓,如铃无,摇柄以鸣之。二人掌相在左,《礼》云:“治以相。” 制如小鼓,用为表,实之以糠,抚之以节乐。二人掌雅在右,《礼》云:“讯疾 以雅。”以木为之,状如漆筒而弇,大二尺围,长五尺六寸,以羖鞔之,旁有 二纽,髹画,宾醉而,以筑地,明行不失节。武舞人服弁,平巾帻,金支绯丝 大袖,绯丝布裲,甲金饰,白练盖,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布袴,鸟靴。 工人二十,数于舞人之外。武弁硃翙,革带,鸟履,白练礻盖,白布袜。殿 仍加鼓十二案。《义镜》云:常设氈案,以氈为床也。今请制大床十二,庆容九 人,振作歌乐,其床为熊罴貙豹腾倚之状以承之,象百兽率舞之意。分置于建鼓之 外,各三案,每案羽葆鼓一,大鼓一,金錞一,歌二人,箫二人,笳二人。十二案, 乐工百有八人,舞郎一百三十有二人,取年十五已上,弱冠已下,容止端正者。其 歌曲名号、乐章词句,中书条奏,差官修撰。

案《礼》云:“天以德为车,以乐为御。”“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 同节。”又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乐书议舞云: 夫乐在耳曰声,在目曰容。声应乎耳,可以听知;容藏于心,难以貌睹。故圣人假 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声容和合,大乐备矣。又案《义镜》,问 鼓十二案合于何所?答云:《周礼》鼓人掌六鼓四金,汉朝乃有黄门鼓。崔豹 《古今注》云:因张骞使西域,得《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增之,分为二十八曲。 梁置鼓清商令二人。唐又有堈鼓、金钲、大鼓、长鸣、歌箫、笳、笛,合为鼓 十二案,大享会则设于悬外。此乃是设二舞及鼓十二案之由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