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志七
周广顺元年,太祖初即大位,惟新庶政,时太常卿边蔚上疏请改舞名,其略云: “前朝改祖孝孙所定十二和之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 请改《治安》为《政和之舞》,《振德》为《善胜之舞》。前朝改贞观中二舞名, 文舞曰《观象之舞》,武舞曰《讲功之舞》,今请改《观象》为《崇德之舞》, 《讲功》为《象成之舞》。又议改《十二成》,今改为顺。《十二顺乐曲》名:祭 天神奏《禋成》,请改为《昭顺之乐》;祭地祗奏《顺成》,请改为《宁顺之乐》; 祭宗庙奏《裕成》,请改为《肃顺之乐》;祭天地、宗庙,登歌奏《肃成》,今请 改为《gan顺之乐》;皇帝临轩奏《政成》,请改为《治顺之乐》;王公chu入奏《弼 成》,请改为《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德成》,请改为《康顺之乐》;皇帝受 朝、皇后入gong奏《扆成》,请改为《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chu入奏《允成》,请 改为《温顺之乐》;元日、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庆成》,请改为《礼顺之乐》; 郊庙俎入奏《骍成》,请改为《禋顺之乐》;皇帝祭享、酌献、读祝及饮福、受胙 奏《寿成》,请改为《福顺之乐》。梁武帝改《九夏》为《十二雅》,以协yang律、 yin吕、十二guan旋gong之义,祖孝孙改为《十二和》。开元中,乃益三和,前朝去二和, 改一雅。今去雅,只用《十二顺》之曲。祭孔宣父、齐太公庙降神奏《师雅》,请 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殿、下阶履行同用《弼成》,请同用《忠顺之乐》;享 先农及籍田同用《顺成》,请同用《宁顺之乐》。”曲词文多不载。《五代会要》: 边蔚请添召乐师,令在寺习乐。敕太常寺见guan两京雅乐节级乐工共四十人外,更添 六十人,内三十八人宜chou教坊贴bu乐官兼充,余二十二人宜令本寺照名充填。仍令 三司定支chun冬衣粮,月报闻奏。其旧guan四十人,亦量添请。
世宗显德元年即位,有司上太祖庙室酌献,奏《明德之舞》。
五年六月,命中书舍人窦俨参详太常雅乐。十一月,翰林学士窦俨上疏论礼乐 刑政之源,其一曰:“请依《唐会要》所分门类,上自五帝,迄于圣朝,凡所施为, 悉命编次,凡关礼乐,无有阙漏,名之曰大周通礼,俾礼院掌之。”其二曰:“伏 请命博通之士,上自五帝,迄于圣朝,凡乐章沿革,总次编录,系于历代乐录之后, 永为定式,名之曰大周正乐,俾乐寺掌之。依文教习,务在齐肃。”诏曰:“窦俨 所上封章,备陈政要,举当今之急务,疾近世之因循,qi识可嘉,辞理甚当,故能 立事,无愧莅官。所请编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宜依。仍令于内外职官前资前名 中,选择文学之士,同共编集,ju名以闻。委俨总领其事。所须纸笔,下有司供给。”
六年chun正月,枢密使王朴奉诏详定雅乐十二律旋相为gong之法,并造律准,上之。 其奏疏略曰:
夫乐作于人心,成声于wu,声气既和,反gan于人心者也。所假之wu,大小有数。 九者,成数也,是以黄帝chui九寸之guan,得黄钟之声,为乐之端也。半之,清声也。 倍之,缓声也。三分其一以损益之,相生之声也。十二变而复黄钟,声之总数也。 乃命之曰十二律。旋迭为均,均有七调,合八十四调,播之于八音,著之于歌颂。 宗周而上,率由斯dao,自秦而下,旋gong声废。洎东汉虽有大予丞鲍鄴兴之,人亡而 音息,无嗣续之者。汉至隋垂十代,凡数百年,所存者黄钟之gong一调而已。十二律 中,惟用七声,其余五律,谓之哑钟,盖不用故也。唐太宗复古dao,乃用祖孝孙、 张文收考正雅乐,而旋gong八十四调复见于时,在悬之qi,方无哑者,安、史之luan, 京都为墟,qi之与工,十不存一,所用歌奏,渐多纰缪。逮乎黄巢之余,工qi都尽, 购募不获,文记亦亡,集官详酌,终不知其制度。时有太常博士商盈孙,案《周官 -考工记》之文,铸緌钟十二,编钟二百四十,chu1士萧承训校定石磬,今之在悬者 是也。虽有乐qi之状,殊无相应之和。逮乎硃梁、后唐,历晋与汉,皆享国不远, 未暇及于礼乐。以至于十二緌钟,不问声律gong商,但循环而击,编钟、编磬徒悬而 已。丝、竹、匏、土,仅有七声,作黄钟之gong一调,亦不和备,其余八十三调,于 是乎泯绝,乐之缺坏,无甚于今。
陛下天纵文武,奄宅中区,思复三代之风,临视乐悬,亲自考听,知其亡失, shen动上心。乃命中书舍人窦俨参详太常乐事,不逾月调品八音,cu加和会。以臣尝 学律历,宣示古今乐录,令臣讨论,臣虽不min,敢不奉诏。遂依周法,以秬黍校定 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钟之guan,与见在黄钟之声相应。以上下相生之法推 之,得十二律guan。以为众guan互chui,用声不便,乃作律准,十三弦宣声,长九尺张弦, 各如黄钟之声。以第八弦六尺,设柱为林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