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玉板书,不须笔,吹纸便成字。”自称龚圣人,以此惑衆, 前后郡太守敬事之。昭明付狱案罪。及还,甚贫罄,武帝曰: “裴昭明当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读书,不知古人中谁可比之。” 迁射声校尉。
九年复北使。建武初,爲王玄邈安北长史、广陵太守。明 帝以其在事无啓奏,代还责之,昭明曰:“臣不欲竞执关键故 耳。” 昭明历郡皆清勤,常谓人曰:“人生何事须聚畜,一身之 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 故终身一不事産业。中兴二年卒。子子野。
子野字几原,生而母魏氏亡,爲祖母殷氏所养。殷柔明有 文义,以章句授之。年九岁,殷氏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 少好学,善属文,仕齐爲江夏王行参军。遭父忧去职。初, 父寝疾弥年,子野祷请备至,涕泗沾濡。父夜梦见其容,旦召 视如梦,俄而疾间,以爲至孝所感。命着孝感传,固辞乃止。 及居丧,每之墓所,草爲之枯。有白兔白鸠驯扰其侧。
梁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 果。乐安任昉有盛名,爲后进所慕,游其门者,昉必推荐。子 野于昉爲从中表,独不至,昉亦恨焉,故不之善。
久之兼廷尉正,时三官通署狱,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 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或劝言请有司,可无咎,子野 笑曰:“虽惭柳季之道,岂因讼以受服。”自此免黜久之,终 无恨意。中书郎范缜与子野未遇,闻其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 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不爲通。
后爲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人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 称悦,合境无讼。
初,子野曾祖松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何承天宋史,未成 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称“松 之已后无闻焉”子野更撰爲宋略二十卷,其敍事评论多善, 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约惧,徒跣谢 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兰陵萧琛言其评 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于是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武帝, 以爲着作郎,掌修国史及起居注。顷之,兼中书通事舍人,寻 除通直员外,着作、舍人如故。敕又掌中书诏诰。
时西北远边有白题及滑国遣使由岷山道入贡,此二国历代 弗宾,莫知所出。子野曰:“汉潁阴侯斩胡白题将一人。服虔 注云:‘白题,胡名也。’又汉定远侯击虏,八滑从之,此其 后乎。”时人服其博识。敕仍使撰方国使图,广述怀来之盛, 自要服至于海表,凡二十国。子野与沛国刘显、南阳刘之遴、 陈郡殷芸、陈留阮孝绪、吴郡顾协、京兆韦棱皆博学,深相赏 好,显尤推重之。时吴平侯萧劢、范阳张缵每讨论坟籍,咸折 衷于子野。
继母曹氏亡,居丧过礼,服阕,再迁员外郎。普通七年, 大举北侵,敕子野爲移魏文,受诏立成。武帝以其事体大,召 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 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 文甚壮。”俄又敕爲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 方奏,未之爲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 便就。及奏,武帝深嘉焉。自是诸符檄皆令具草。
子野爲文典而速,不尚靡丽,制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 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翕然重之。或问其爲文速者,子野答 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
迁中书侍郎、鸿胪卿,领步兵校尉。子野在禁省十馀年, 默静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奉悉给之。 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爲 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刘显常以师道推高之。末年深信释 教,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先是,子野自占死期不过 庚戌岁,是年自省移疾,谓同官刘之亨曰:“吾其逝矣。”遗 命务存俭约。武帝悼惜,爲之流涕。赠散骑常侍,即日举哀。 先是,五等君及侍中以上乃有諡,及子野特以令望见嘉,赐諡 贞子。
子野少时集注丧服、续裴氏家传各二卷,抄合后汉事四十 馀卷。又敕撰衆僧传二十卷,百官九品二卷,附益諡法一卷, 方国使图一卷,文集二十卷:并行于世。又欲撰齐梁春秋,始 草创,未就而卒。及葬,湘东王爲之墓志铭,陈于藏内。邵陵 王又立墓志,堙于羡道。羡道列志,自此始焉。子骞,官至通 直郎。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五岁丧父。母徐广姊也,聪明博学, 故承天幼渐训义。宋武起义初,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板爲行 参军。毅尝出行,而鄢陵县吏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 人,处法弃市。承天议曰:“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有惊汉 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 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于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 心于中人。案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
宋台建,爲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撰朝仪。谢晦镇江陵, 请爲南蛮长史。晦进号卫将军,转谘议参军,领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