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三(6/10)

丁况等久丧而不棺葬,承天议曰:“礼云‘还 葬’,当谓荒俭一时,故许其称财而不求备 。丁况三家数年中 葬辄无棺榇,实由浅情薄恩同于禽兽者耳。窃以丁宝等同伍积 年,未尝劝之以义,绳之以法。十六年冬,既无新科,又未申 明旧制,有何严切,欻然相纠。或由邻曲分争,以兴此言。如 闻在东诸处,此例既多,江西、淮北尤爲不少。若但谪此三人, 殆无所肃,开其一端,则互相恐动。臣愚谓况等三家,且可勿 问,因此附定制旨:若人葬不如法,同伍当即纠言。三年除服 之后,不得追相告引。”

十九年,立国子学,以本官领国子博士。皇太子讲孝经, 承天与中庶子顔延之同爲执经。顷之,迁御史中丞。

时魏军南伐,文帝访群臣捍御之略。承天上安边论,凡陈 四事:其一,移远就近,以实内地;其二,浚复城隍,以增阻 防;其三,纂偶车牛,以饰戎械;其四,计丁课仗,勿使有阙。 文多不载。

承天素好弈棋,颇用废事。又善弹筝。文帝赐以局子及银 装筝。承天奉表陈谢,上答曰:“局子之赐,何必非张武之金 邪。”

承天博见古今,爲一时所重。张永尝开玄武湖遇古冢,冢 上得一铜斗,有柄。文帝以访朝士。承天曰:“此亡新威斗。 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时三台居江左者, 唯甄邯爲大司徒,必邯之墓。”俄而永又啓冢内更得一斗,复 有一石铭“大司徒甄邯之墓”时帝每有疑议,必先访之,信 命相望于道。承天性褊促,尝对主者厉声曰:“天何言哉,四 时行焉,百物生焉。”文帝知之,应遣先戒曰:“善候何顔色, 如其不悦,无须多陈。”

二十四年,承天迁廷尉,未拜,上欲以爲吏部郎,已受密 旨,承天宣漏之,坐免官。卒于家,年七十八。

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合,以类相从,凡爲三百 卷,并前传、杂语、所纂文及文集,并传于世。又改定元嘉历, 改漏刻用二十五箭,皆从之。曾孙逊。

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 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谓所亲曰:“顷观文人,质则 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沈约 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其爲名流 所称如此。

梁天监中,兼尚书水部郎,南平王引爲宾客,掌记室事, 后荐之武帝,与吴均俱进幸。后稍失意,帝曰:“吴均不均, 何逊不逊。未若吾有朱异,信则异矣。”自是疏隔,希复得见。 卒于仁威庐陵王记室。

初,逊爲南平王所知,深被恩礼,及闻逊卒,命迎其柩而 殡藏焉,并饩其妻子。东海王僧孺集其文爲八卷。

初,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时谓之何、刘。梁元帝着论 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

逊从叔涧字彦夷,亦以才着闻,宦游不达,作拍张赋以喻 意。末云:“东方曼倩发愤于侏儒,遂与火头食子禀赐不殊。” 位至台郎。

时有会稽虞骞工爲五言,名与逊埒,官至王国侍郎。后又 有会稽孔翁归、济阳江避并爲南平王大司马府记室。翁归工爲 诗,避博学有思理,注论语、孝经。二人并有文集。

论曰:夫令问令望,诗人所以作咏,有礼有法,前哲由斯 播美。观夫范、荀二公,并以学业自着,而干时之誉,本期俱 不爲弘。虽才则有馀而望乃不足。蔚宗艺用有过人之美,迹其 行事,何利害之相倾。徐广动不违仁,义兼儒行。鲜之时称“ 格佞”,斯不佞矣。松之雅道爲贵,实光载德。承天素训所资, 无惭舅氏,美矣乎。

部分译文

○范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