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九(9/10)

建武二年,主管官吏提出:“治礼学士没有明确的根据。”何佟之的建议才实行。

建武二年,祠部郎何佟之上奏说:据《周礼.大宗伯》“用苍璧祭天,黄琮祭地”.郑玄又说“都有牺牲缯帛,各依照祭器的颜色”此可知在圆丘祭天用黑牛犊,在方泽祭地用黄牲畜。《牧人》说“凡是阳祀都用脐牲畜,阴祀都用黝牲畜”郑玄说“醉,赤色;黝,黑色。阳祀,指南郊祭天以及宗庙祭祀。阴祀,指北效祭地以及社稷祭祀”《祭法》说“在泰坛焚烧木柴,是祭天;在泰折挖坑掩埋祭品,是祭地。用赤色牛犊”郑玄说“祭地是阴祀,用黑色牲畜,与祭天一样都用牛犊,所以连在一起说了”.由此可知这里祭祀天地就是南北郊祭。现在南北郊祭都用玄色牲畜,另外明堂、宗庙、社稷祭祀都用赤色,舆从前的礼制不符。另外郑玄说“在明堂祭祀五帝,勾芒等配祀”自晋以后,把圜丘并入南郊,因此郊祭坛陈列五帝及勾芒等的神位。现在明堂祭祀五方之神,更是缺少五神的神位,北郊祭祀地祇,却设置重黎的神位,乖舛不一,恐怕有损盛大的礼典。

前军长史刘绘议论说:“《论语》说‘牛犊是赤色而且长着整齐的角,即便不想用于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不知道山川之神应当是阴祀不?如果属于阴祀,那就舆用黑色不符了。”

何佟之又发表议论:“《周礼》以祭天地为大祀,四望为次祀,祭山川为小祀。周人崇尚赤色,自四望以上用的牲畜,各依照其所处方位,因为这些祭祀很重大,应当遵从本色。祭山以下的祭祀,没有记载牲畜的颜色,因为这些祭祀规模小,依照它们崇尚的颜色。这样《论语》、《礼记》的两种说法,怎么不相符?”众人商量认为合适。采纳了这一意见。

永元元年,步兵校尉何佟之提议说:听说凡是圣明帝王治理天下,没有不尊奉天地,崇敬月的,所以冬至日在圆丘祭祀天,夏至在方泽祭祀地,春分祭,秋分日拜月,为的是教诲目姓事奉国君的道理,教化下尊敬上的道义.所以《礼》说“王一定要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为兄。以月为姊”《周礼.典瑞》说“王腰插大圭,手持镇圭,用五色丝绳绕五圈装饰朝拜曰”屋邈说“天子在春分曰祭,秋分曰拜月”《觐礼》“天子出束门之外拜曰”卢植“朝拜曰是在立春”郑玄说“端应当作冕,朝拜是春分的时候”《礼记。朝事议》说“天子头戴礼帽,手持的镇圭,有一尺二寸,率领诸侯到柬郊朝拜,为的是教导国民尊奉天尊”所以郑玄知道在这裹端是作冕。《礼记.保傅》说“三代的礼制,天子春天早晨祭,秋天傍晚拜月,为的是表明有所尊敬”而没有说明所用的确切时辰。马融、翅玄说是用春分、秋分,卢植说是用立春。我认为日是太阳的精灵,月是太阴的精灵。春分时阳气刚在上升,秋分时阴气正向上长。天地是至尊,要在节气开始时祭祀,所以在冬至、夏至祭祀;曰月在礼仪等级上次于天地,所以在春分、秋分朝拜。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这样马融、郑玄的话就符合其本意。汉代是清晨祭,傍晚拜月。魏文帝下诏说“《觐礼》中天子在东门外朝拜,返回后祭祀上下四方神明。《朝事议》说天子头戴礼帽,手持镇圭,率领诸侯到束郊朝拜日。由此而言,大概在诸侯朝觐时,天子祭祀上下四方神明,因而率领诸侯朝拜曰。汉改变了周的法度,各地王公不再进京朝觐,所以不再到东郊朝拜日,这是符合礼的变化。然而早晚常在宫殿下向东朝拜曰,其礼仪太烦琐。现在采用周代春分祭的礼仪,减除汉代每朝拜的仪式,又没有诸侯朝觐的事,不去束郊祭祀,现在正殿就是举行朝会仪式的场所,宜每每在春分之于正殿祭曰。至于祭月,其文不明。这事大家还没有商议提出意见”魏秘书监薛循请求发表意见说“过去朝拜在春分,祭拜月在秋分。根据《周礼》朝拜没有固定的期,郑玄说要用春分、秋分,所以就施行了。秋分的傍晚,月多潜藏在东方天际,却向西方祭拜,背离实际太远了。我认为朝拜应该在仲春的朔日,祭拜月应该在仲秋的朔”淳于睿反驳他,引用《礼记》的话“在东方祭曰,在西方祭月,端正它们的位置”《周礼》中在秋分闩拜月,一直在历代实行。向西拜月,虽然似乎背离实际情况,但也好比月挂中天却在坑穴祭祀,不再说是背离月亮。据《礼器》记载“划分早晚必须依照月的运行”郑玄说“出东方,月出西方”又记载“大明生在东方,月生在西方,这是阴阳的区别,夫妇的分位”郑玄说“大明,就是曰”.由此可知朝拜向东,祭拜月向西,这大概是各依据自己的方位所在。好比天子东西巡游,可是朝廷的百官以及被授予宫职的人,还是向北朝拜,怎么能因为背离实际就怀疑呢?我认为魏代所实行的制度,非常符合礼义增删的本意。晋代初年毁弃圆丘方泽,停止了冬至夏至祭祀天地的礼仪,春分秋分朝拜曰月的仪式,也被替代失去了本意。江左南朝草创,旧的典章制度大多未能健全,宋代沿袭前朝,没能恢复古制。我们皇齐承受天命统治天下,礼典教化都要更新,我认为应该让盛大的礼典在昌盛的时代施行,春分曰在宫殿庭院的西部,面向东朝拜,秋分日在宫殿庭院的东部,面向西祭拜月,这就是所谓必须依照曰月的运行端正方位的意思。使各地前来观摩教化的人,没有不高兴而且赞美的。天子祭天的礼服不装饰旒藻,大概是依据上天极端质朴的本质,朝拜日不能像祭祀吴天一样用质朴的礼仪,所以戴玄色礼帽装饰三条旒。近代祭祀天,穿衮衣礼帽装饰十二旒,极尽花纹色彩的美丽,造就是古今礼制的变化了。祭祀天与朝拜曰,既然礼服应有所不同,近来天子在小型的朝见中,穿戴绛纱袍、通天金博山冠,这是本朝等级低于衮冕的礼服,我认为应当穿戴这套礼服祭拜日月,它非常适合祭祀等级的依次降低.我不在礼局任职,轻率地上奏盛大的礼典,确实是越权,低头追想起来极端惭愧。皇上听从了这一建议。

永明三年,主管官吏陈奏:“明年正月二十五丁亥,可以祭祀先农,当天御驾亲自耕田。”宋元嘉、大明以后,都是在立春后的亥曰举行,尚书令王俭认为在亥日举行籍田礼,经传中没有文字记载,交给下面详细商议。

兼太学博士刘蔓建议:“《礼》记载,孟春之月,立春迎春,又在这月的吉举行祈谷礼,又选择吉利的时曰由皇帝亲自主持籍田礼。卢植说礼中的辰、日是相通的,曰,是从甲至癸;辰,是从子至亥。郊祭天是阳祀,所以用日。籍田礼是阴祀,所以用辰。阴祀礼卑下靠后,一定是居于末位,亥是辰的最末位,所以<礼记》称元辰,注说吉亥。另外根据五行学说,木生在亥,在亥曰祭祀先农,也符合其意。”

太常丞何谨之建议:“郑玄注说‘吉利的时日,大概就是郊祭之后吉利的亥曰’。亥,是辰中的水位,凡是农垦种植,都存有湿润之意。五行学说认为十二辰组成六个相合,寅与亥相合,正月在束郊耕田,是取月建与日辰相合。”

国子助教桑惠度建议:“查考郑玄把亥日作为吉利时曰,阳生在子曰,吉利起源于亥日,选取属阳的吉曰创造万物,亥又属水,代表十月,五谷依赖其滋润而成熟。”

助教周山文建议:“卢植说‘元,即吉利。郊祭天是阳祀,所以用曰。籍田礼是阴祀,所以用辰’.蔡邕《月令章句》解释元辰说‘曰是干,辰是支,祭祀天用曰,祭祀地用辰。”

助教何佟之建议:“《少牢镇食礼》说‘孝孙某某,明日丁亥,用年节礼祭祀皇祖伯某某’。注说‘未必衹有丁亥日,衹是举一天来说明罢了。祭祀太庙的典礼在丁亥日,如果不用丁亥日,就用己亥、辛亥曰,衹要有亥就可以,。郑玄又说‘必须用丁、己,是取其美名。选用的是叮嘱、改变的意思,都是表示尊敬’。如果这样,丁亥衹是祭祀的日期,不足祭祀先农的专门日期。汉文帝在这天举行籍田礼祭祀先农,所以后世的帝王相沿采用,没有别的意思。”

殿中郎顾马之建议:郑玄称是先举行郊祭后的吉利时曰,可没有说必须是亥曰的理由。卢植清楚子到亥是叫辰,但也没有固定用辰的证据。汉代皇帝亲自主持籍田礼,始自汉文帝,他的诏书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农事活动开始于籍田礼”这衹是草就的诏令,没有发现皇帝亲自主持籍田的吉日。昭帝癸亥日在钩盾管辖的皇家游乐场地耕田,明帝癸亥日在下邳耕田,章帝乙亥曰在定陶耕田,另外辛丑日在坏耕田,魏的至巡照实写明在辛未,不定在一辰,这是两代的证明。推究晋的改变魏,塞的沿袭置,正是信服郑玄的意见,没有不同看法。班固排列亥位说“阴气对应仲秋之月就应该收藏万物,然而如杂有阳气就会阻碍播种”而且亥既然是属水的辰,天性化育,播种要选取吉曰,就是这个意思圭匡厘排列丑位说“阴祀五帝辅助仲冬之月渲泄气息萌生万物。”排列未位说“阴气受命,辅助君主在五月播种万物,使它们长大茂盛”因此还伐更选,重蝼改用,参酌从前的用丑,确实都有依据。相互商议奏请用丁亥曰。下诏说“可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