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四(5/10)

以上拥刀,备槊、麾幡, 三品以下带刀。皆骑乘。将领部曲先猎一日,遣屯布围。领军将军一人督右甄;护 军一人督左甄;大司马一人居中,董正诸军,悉受节度。殿中郎率获车部曲,在司 马之后。尚书仆射、都官尚书、五兵尚书、左右丞、都官诸曹郎、都令史、都官诸 曹令史干、兰台治书侍御史令史、诸曹令史干,督摄纠司,校猎非违。至日,会于 宣武场,列为重围。设留守填街位于云龙门外内官道北,外官道南,以西为上。设 从官位于云龙门内大官阶北,小官阶南,以西为上。设先置官位于行止车门外内官 道西,外官道东,以北为上。设先置官还位于广莫门外道之东西,以南为上。校猎 日平旦,正直侍中奏严。上水一刻,奏:“搥一鼓。”为一严。上水二刻,奏: “搥二鼓。”为再严。殿中侍御史奏开东中华云龙门,引仗为小驾卤簿。百官非校 猎之官,著硃服,集列广莫门外。应还省者还省。留守填街后部从官就位;前部从 官依卤簿;先置官先行。上水三刻,奏:“搥三鼓。”为三严。上水四刻,奏: “外办。”正次直侍中、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军校剑履进夹上皞。正直侍郎 负玺,通事令史带龟印中书之印。上水五刻,皇帝出,著黑介帻单衣,乘辇。正直 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殿中侍御史督摄黄麾以内。次直侍中、次直黄门侍郎护驾 在前。又次直侍中佩信玺、行玺,与正直黄门侍郎从护驾在后。不鸣鼓角,不得喧 哗,以次引出,警跸如常仪。东驾出,驺赞,陛者再拜。皇太子入守。车驾将至, 威仪唱:“引先置前部从官就位。”再拜。车驾至行殿前回辇,正直侍中跪奏: “降辇。”次直侍中称制曰:“可。”正直侍中俯伏起。皇帝降辇登御坐,侍臣升 殿。直卫鈒戟虎贲,旄头文衣,鹖尾,以次列阶。正直侍中奏:“解严。”先置从 驾百官还便坐幔省。

帝若躬亲射禽,变御戎服,内外从官以及虎贲悉变服,如校猎仪。鈒戟抽鞘, 以备武卫。黄麾内官,从入围里。列置部曲,广张甄围,旗鼓相望,衔枚而进。甄 周围会,督甄令史奔骑号法施令曰:“春禽怀孕,搜而不射;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不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不射。”甄会。大司马鸣鼓蹙围,众军鼓噪警 角,至宣武场止。大司马屯北旌门;二甄帅屯左右旌门;殿中中郎率获车部曲入次 北旌门内之右。皇帝从南旌门入射禽。谒者以获车收载,还陈于获旗北。王公以下 以次射禽,各送诣获旗下,付收禽主者。事毕,大司马鸣鼓解围复屯,殿中郎率其 属收禽,以实获车,充庖厨。列言统曹正厨,置尊酒俎肉于中逵,以犒飨校猎众军。 至晡,正直侍中量宜奏严,从官还著硃服,鈒戟复鞘。再严,先置官先还。三严后 二刻,正直侍中奏:“外办。”皇帝著黑介帻单衣。正次直侍中、散骑常侍、给事 黄门侍郎、军校进夹御坐。正直侍中跪奏:“还宫。”次直侍中称制曰:“可。” 正直侍中俯伏起。乘舆登辇还,卫从如常仪。大司马鸣鼓散屯,以次就舍。车驾将 至,威仪唱:“引留守填街先置前部从官就位。”再拜。车驾至殿前回辇,正直侍 中跪奏:“降辇。”次直侍中称制曰:“可。”正直侍中俯伏起。乘舆降入。正直 次直侍中、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散骑侍郎、军校从至皞,亦如常仪。正直侍 中奏:“解严。”内外百官拜表问讯如常仪,讫,罢。

译文

不论是国与家,礼仪的运用由来已久。然而历代的减损与增加,常有不同,这并非故意要有所改变,而是因时制宜的缘故。汉文帝考虑到人情已经变得相当淡薄,便革除了国家丧礼中的服丧三年的规定;光武帝因为中兴时代提倡节俭的需要,建立起七庙共堂的制度;魏太祖觉得奢侈惑众应当加以矫正,便预留遣令减省送终时全套尸服的数量;晋武帝考虑到圆丘祭与郊祭没有什么差异,夏至、冬至将南北郊祭祀合并起来进行。相互沿袭,直到现在。哪裹是因为三代的典制已经不存在,衹是由于顺应时势变化而已.而且闵子骞认为君主不遵礼制,辞职以示抗议;叔逊逼创立连塑礼仪,惠及后代。由此可见,任意妄为而不效法古制,这是秦朝招致灭亡的根源,效法古制而不能适用于当代,这是王莽身败名裂的原因。因而汉、魏以来,历朝各自折中融合古今,以制定一代的礼仪。司马彪采集后汉各家注释,撰成《礼仪志》,比较其内容,已经与前漠有所不同。何况三国鼎立对峙,历经两晋到宋,时代变换,各随时事之宜创立。自从汉代末年社会动乱,旧有典章制度乖乱散失,魏初有王粲、衔塑掌定各种礼仪;蜀朝则有盂光、注慈创立整理制度;置朝开始有苞题、堑迚审定置礼;塞置则有堑毖、旦觞纂辑整理错乱之处。这段时间内,名儒硕学,各种论说,时有新出,不是可以全部记载下来的。现在记载魏氏以来有关经国安邦的典章制度,以撰成此志。

魏文帝虽然接受的是束漠的禅让,但认为夏朝的历数符合天然规律,所以黄初元年下诏说:“孔广盲称‘施行夏代的历法,乘坐商代的车辖,穿戴周代的冠冕,音乐则用《韶舞》。’这是圣人集中各代的美好事物,为后代帝王确立制度,《传》说‘夏代的历数符合天然规律’.,朕上:承唐尧、虞舜的帝运,至于历法,应当依照虞舜、夏代的成例。诸如改易徽号,变换器械.制定礼乐,更改服装颜色,使用牲币等,自然应当按照土德的要求。每年四季的第三个月,服饰用黄色十八曰,腊祭选在丑,祭牲用白色,装饰节旄,自然应当用赤色,但是节幡则要用黄色.其余郊祀天地四季朝会的服色,应按汉代的规定。宗庙所用服色,一律如同《周礼》所载.”尚书令桓阶等人上奏:“根据夏代人统、商代地统、且伐天统周而复始的意义,我国家上承漠代人统之后,应当接受为地统,祭祀所用牺牲应当用白色,如今依从汉代十三月为止,则牺牲品色不能单独改变。如今新建皇统,应当遵照古典先代的成法,以遵从天命,但祭告历法及所用祭牲品色等,一律不改变,这不能表明革命的意义。”诏令说:“服色可以按照所奏请的办。其余还是应当像虞灵继承卢奎那样,衹是腊祭选在丑日,这也是圣人的制度。”

明帝登上皇位,便有改革历法的意向,由于朝廷对此事的议论多有异同,因而持疑不决。过了好久才下诏说:“黄初年间以来,诸位儒士共同讨论历法问题,有人以为改革历法为宜,有人以为不改革为当,意向相互驳异,至今没有决定下来。朕在柬宫时便听说了这件事,私意常常以为《春秋》,通释三统,为后世帝王所取法。年始月初各随时变化颜色,没有沿袭不变。自力:帝、三王以下,或者父子相继,血脉相承却德行不一;或者如虞舜受试大麓,继承文祖之业;或者兴兵出征,替天诛伐。虽然所处时代不同,步骤不一。然而无不改变历法,使用特定服色,体现礼乐制度,以显示接受天命的符瑞.由此看来,何必以为不改革历法就是正确的,”

于是公卿以官贝广泛开展议论.侍中高堂膛说:考查自古代建立礼乐制度以来,凡是帝王的兴起,不论是接受禅让还是通过武力登帝王之位,都要改革历法,以此来体现大道,安定民心。《易》说:“《革》卦,人为,因正确而大大受益.”“得到人们相信,改革是吉利的。”“汤武革命,顺应天命.合乎人愿。”其意义是,水火要轮换使用,相当于说凡为帝王者必定要改革历法变换服色。《易通卦验》说:“为帝王者必定改变卜朔,更易服色,以顺应天地三气三色的变化,”《书》说:“若稽古帝舜名叫重华,建立尚黄制度授受政务改革历法。”最初“壶阻区以十一月为止,以赤缯荐玉。高辛氐以十二月为正,以白缯荐一五。,”《尚书传》说:“堡童确定钟石,讨论人的声音,自追涉到鸟兽声音,都与以前不同。所以更改四时,改革尧帝的历法。”《诗》说:“一之曰寒风劲吹,二之寒气袭人,三之曰修整好农具。”《传》说:“一之口,指周代止月,之曰,指殷代止月,三之曰,指夏代止月,”《诗推度灾》说:“如果有继承周代而兴起的帝王,即使百世之后,也可推而求之.用前代的检验后代的,文明与质朴相因袭,法度相互变革。三正而复始,便是止色,二正而复始,便是文质相因。”用前代检验后代,意指轩辕、高辛、夏后氏、汉都是以十三月为一年之始;少吴、有唐、有殷都是以十二月为一年之始;高阳、有虞、有因都是以十一月为一年之始。后来虽然过了百代,都是以前代三止而复始。《礼记.大传》说:“圣人南面而治理天下,必定要核正度量,考定制度,改单历法,变易服色,创立徽号。”《乐稽曜嘉》说:“禹将接受王位时,天象大变,疾风暴雨,以表明将离开虞灵而迎来夏伐。因此,舜、禹虽然是和平接受弹让,仍然要制定礼乐,改革历法,以便顺应天时和服从民意。夏代以十三月为卜月,效法万物的开始,其色崇尚黑。殷代以十二月为正月,效法万物的嫩芽,其色崇尚白。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效法万物萌芽生长状态,其色崇尚赤。能够观察物类,能够厘正其本,那么,山岳江河就可以致云雨,四李和谐,五谷丰登,麒麟凤凰来集。”《春秋》记载:“十七年夏六月甲子初一,出现日良、”《传》说:“相当于夏历四月,即是孟夏”《春秋元命苞》说:“帝王接受天命,昭然明察天地之理,所以必定移动居住位置,更改称号,革新历法,变易服色,以表明天命授予圣人的法宝,质文一再改易,穷尽则继续承前,周遍则重新开始,历法改革则天命就会显示出来。”凡是典籍所记载的,遂不止这些,衹是略举:大端,也足以说明其中的道理。

太尉司马懿、尚书仆射卫臻、尚书薛悌、小书监刘放、中书侍郎刁干、博士秦静、趟怡、中候中诏一面认为应当改革;侍中缪塑、散骑常侍王盛、尚书郎逸蛮、太子舍人童史翅认为不应当改革。

青遣五年,山茌县报告说黄龙出现。皇帝于是诏令三公说:过去伏牺氏继承天意而为民工,开始据有木德,为百代之首。从此以后,统治民众,开国继统者,都应验了受命历数的时期,掌握皇位迁移兴亡的运历,继承天意而革故鼎新,理顺制度。即使是炎、黄、少昱,题玺、童王,唐、虞、夏后,世系相承袭,同源共祖,仍然预先明确显示所接受的运历,说明天人抛弃与支持的符瑞,无不革新制度,改定礼乐,延请诸侯牧伯,颁赐圭璧等瑞信,使之焕然灿烂而可传述于后世至于正朔之事,应当明确表示改革,以表示改朝换代,为何要怀疑这么做不对呢。文皇帝即位之初,百事草创,便沿袭漠代止朔,不改革其传统。朕在束宫,直至即位,常常阅览书籍,综览公卿的议论。凡说三统相互变革的事,有明文记载;说虞、夏相互因袭的事,没有明确的记载。《历志》说:“天统的开始在子月,万物萌芽而显赤色;地统的开始在丑月,万物生化而显白色;人统的开始在寅月,万物长成而变黑色.”衹要含有生气,就会由微而着。所以太极在天上运转三辰五星,元气在地下运转三统五行,升降周旋,终而复始,这说明天地与人是相通的。仲尼作为大圣之才,效法尧、舜,模仿文王、武王,制作《春秋》,探究人事,以摸索百王典则的规律。所以逢三止之月,每月称王,以表明三正轮流更迭为首.。效法尧、舜,用以论述三正,那么,其明显的意义,岂衹在于殷、周而已呢。朕以渺小之身,继承帝业,既不能发扬上古圣人的遣风,彰显先帝的美德,又使王化之教废弛的方面不能恢复,帝国典制残缺的部分不能弥补,美好的德行没有彰显,也不能甘心巴。

如今推算三统的次序,魏得地统,应当以建丑之月为一年之始。考查群书,此义很明显。改青龙五年春三月为景初元年孟夏四月。车马服饰崇尚黄色,祭祀用品用白色,战事乘黑头的白马,创建大赤的旗帜,朝会建立大白的旗帜。春夏秋冬孟仲季月,虽然与止常岁月不同,至于郊祀迎气,杓、祀、燕、尝,巡狩、搜田,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开启与关闭,颁宣时令,中气的早晚,敬授民时,诸如此类,都以正岁斗建之月为节。这种历数的次序,才是上与先圣合符同契,重规叠矩啊。如今遵守这种意义,才勉强可以显扬祖宗创造帝业之基,推崇有魏革故鼎新的命运。号呼诸位王公群臣,百官卿士,各尽职守,勤勉不怠,以使天德永远。司徒负责颁布,使天下都能闻知,以使朕心意达于民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