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如《汉书》裹记载的八月在霸上祓祭便是。刘桢《鲁都赋》裹说:“初秋的十四,天河指向遥远的边际,人们都在举行祓除,国子学的生员在水游戏。”又是在秋季七月十四。从曹魏以后衹定在一三月’日举行楔祭,而不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曰。
曹魏明帝在天渊池的南边,建造流杯石沟,用以会集百官饮宴。晋代海西钟山后面有流杯曲水,邀请百官到造裹饮宴,部是流觞曲水的事情。官吏和人民遵循这种习俗直到今天。
汉文帝开始摹除守丧:二年的制度。他临终时下诏令说:“天下的宫民哭吊:二天,然后都要除去丧服。不准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食肉等习俗生活。凡是应该参与丧事的人,都不必赤脚。丧服用的麻布绖带不得超过三寸。应亲自服丧的人,都应该在早晚各十五次举哀。穿大功丧服十力门。小功奭服十四日。纤服曰之后除去丧服”汉文帝在己亥曰逝世,乙巳曰安葬,这中间有天的时间。从此之后,天下都遵循这道诏令行事,不再实行守丧三年的礼制,考查《尸于》书襄的记载,夏禹治水时,订立丧法,规定守丧哀伤时一定执持丧杖,父母丧亡一定要守丧三年。像这样那么洪水之灾便救治不了,因此让死在陵的便葬在山陵,死在湖泽中的便葬在湖泽‘小安葬时用桐木做成的棺材衹有三厚,守丧时间为三天。那么圣人对于为解救紧急灾害,对丧制也一定给予权宜处理。但是汉文帝时政治清明以致天一平,四海安宁,废止守丧三年的制度而开始实行简薄的丧制,实在是不对的。汉宣帝地节四年,皇帝诏令说:“现在老百姓遇到家中亲人丧亡而守丧时,因为要服官府的徭役而不能安葬亲人,伤害了孝子们孝顺的本心。从今以后,凡是有祖父母、父母丧亡的,可不服官府徭役,让他们能收殓亡亲安葬送终,以尽他们的孝道。”到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侍奉父母很孝敬,母亲丧亡时,葬事完毕之后,过了三十六日,他便除丧服,到职处理政务。他认为身列汉朝丞相的职位,不敢违背国家的典章。然而原涉办理自己父亲的丧事,却照样守丧三年,结果扬名天下。河问惠王为母亲守丧三年,皇帝下诏予以称赞,以为是宗室的楷模。薛脩为母亲守丧三年,他的兄长薛宣却说:“人们很少能够这样实行的。”于是兄弟之间便完全不同,当薛宣死去之后,他为此而被世上的人所讥刺。这些都说明丧礼是被看重而长存的。当汉平帝逝世时,王莽想迷惑天下人并显示自己的忠孝,他让俸禄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为平帝守丧三年。到了王莽自己的母亲死去时,他衹穿上天子吊祭诸侯时穿的那种祭服,衹是在举行一次吊祭之后再举行一次吊祭而已。他让自己的儿子新都侯王宇守丧三年.,到了元后逝世时,王莽便亲自奉行守丧三年的礼制。他这些做法都是奸邪妄诞,天下人都痛恨他。汉安帝初年,官府长吏们大多逃避职事抛弃官职,于是下令说,如果不是为父母守丧,不准离职。从此之后官吏又都坚守官位和职事,不实行三年守丧的制度。后来又开始实行准许长吏以下的官员告假回家守丧的制度,主管议论的官员又认为州刺史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应该同样实行这一制度,皇帝同意他们的意见。建光元年,尚书孟布上奏认为应该恢复建武年间和永平年间的旧制,禁止刺史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告假回家守丧,及禁止为父母守丧三年,皇帝又同意孟布的这一奏请。到了桓帝永兴二年,又命令刺史俸禄二干石的官员为父母守丧三年。永寿二年,又命令中常侍以下的官员奉行守丧三年的丧礼。到了延熹元年,又都停止实行。
登谨时期,皇帝生病时,都通告泰山、弘农、庐逗、鲎山、题川、直屋、苎速、翅;、尘堕等各郡的太守,祭祀泰山、恒山、华山、嵩山、组山及童回、旦些、渔回、坛丞等名山大川,派遣司徒官分别祭祀社稷和宗庙。
曹魏武帝临终时的遣令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够遵照古代的礼制行事。官员们到殿中举行丧祭的,十五次举哀。安葬完毕后便除去丧服。凡是率领军队在外地屯驻戍守的,不得离开部伍。”曹魏武帝在正月庚子日逝世,辛丑日便已入殓停柩。这个月的丁卯曰便安葬,葬事完毕后即举行吉祭,这样丧葬大礼就没有超过一个月。诸葛亮接受型备的遣诏,当刘备逝世之后,官员们便举办丧事,满三日便除去丧服,到安葬时又依循丧葬的礼仪。凡是各郡国的太守、相、尉及各县的令长,三日便除去丧服。造就是曹魏、里连的丧制,又都与汉朝时不同。孙权命令任职的各官员,遇有父母丧亡要守丧三年时,都应该把职事交代完毕才能离开,然而官员们违犯这一规定的很多。蛊丞六年,逐护让臣子们订立制度,查噬认为应该订立死刑的条款。又规定接替的官员还没有来到时,不能够告假奔丧,告假奔丧的应判相应的刑罚。题壅等人与胡综议论相同。彊权同意了他们的议论。后来吴县的县令盂仁听到家中有丧事便擅离职守,陆逊陈奏了孟仁清正纯洁的品行,孟仁才被减刑一级免判死刑,从此之后就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了。
晋宣帝逝世后,置曲的塞直及基查都依从权宜的办法办理丧事。当晋朝文帝逝世时,国内守丧三日。晋武帝也遵循汉朝及曹魏的典制,安葬完毕之后,他便除去丧服,却还穿深衣戴白色的帽子,并撤除宴席减省膳食。太宰司马孚、太傅塑过、太保王搓、太尉虹曾、司徒领中领军司马望、司空苞题、车骑将军贾左、尚书令裴秀、尚书仆射逮珐、都护大将军郭建、侍中郭绥、中书监苞昼、中军将军姜拈等人上奏说:“我们听说礼制仪法,随时代而有所增减变化,虞舜、夏禹、亘住、厘朝各个时期,都不相沿袭,这是有因由的。我们置曲承续龃和苴魏,礼制既有改革也有因袭,衹是希望足以兴教化致太平而已。所以没有全都顾念质朴的古代,一切都效法上古的制度。陛下你既已遵循汉朝及曹魏简省丧礼的典制,以此来匡济时事政务;然而你又亲自履行大孝,神情过于哀痛,穿深衣戴白冠,撤除宴席减省膳食。即使是武丁在殷商时亲自履行孝道,曾参和闵于骞作为平民履行大孝,也不能与陛下相比。当今荆蛮还没有平定,政务还没有治理好,国事纷繁,动辄使陛下劳神费心。怎能有时问完全实现陛下亲行大孝的意旨,以顺适你至孝的诚心.加之岁月的变迁,时机的消逝,先帝逝去的日子愈来愈远,哀悼思慕先帝的伤痛慢慢断绝。我们认为陛下应该回转哀思割断私情,以匡助时事治理政务。我们认为应该当即命令御府改换冠服,宫廷更改座席,太官恢复供给原来的膳食。凡是应做的事务,都依循旧有的制度.”晋武帝下诏令说:“每当感怀已故去的人,而自己不能竭尽哀思服绖守丧,而留存这悲痛的心,况且当吃着精细的粮食穿着华丽的衣服,实在是反而使内心更哀伤激切,这不是用以宽解的理由。我本来出自儒生的家庭,承传礼教已很长久,怎么能一下子便对自己的亡父改变哀思之情。相随已经很久了,可查考孔子回答宰我关于守丧三年的那些话,我们不必要纷争不已了。我已经很悲伤了,怎么办啊怎么办!”司马孚等人再一次上奏说:“我们恭敬地读了圣明的诏书,为悲伤之情所感动。想到孔子用来贬斥宰我提问的话,致使陛下思想一不能平静,十分深切十分哀伤。然而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武事还没有停止,国家的政务最为重要,天下的民众最多。皇帝陛下身为一国至高无上的君主,亲自履行平民百姓的礼仪,穿辕麻寝草席,饮白水吃蔬食,心中充满忧伤,身体因守丧而憔悴,而又亲自勤劳政务,守坐到天明,又虚心接待臣下,惶恐不安顾不上吃饭,劳累的事情如此之多。因此我们惶恐不安,实在害怕陛下精力受到损伤,以致损害丁国家的政务大事,便命令主事官员更改座席恢复平常的设置,一切依循旧的典制。希望陛下谅察接受我们卑愚的诚心,用以安慰皇太后爱子之心,晋迭童又下诏令说:“再次阅看了臣子们的奏议,心裹更是悲伤,不能自制,怎么办啊怎么办守丧三年,是自古以来通行的礼制,实在是圣人顺随孝心表达哀伤,明信宽厚而实行的。神灵逝去越来越远,不可能告知。即使对逝去的人薄情,而食甘旨穿美服,那是我更不能承受的。不应该反复纷纭劝说,大大伤害我的本心,我已极度的悲哀,怎么办啊怎么办!”晋武帝便依据礼制守丧三年。后来给太后守丧,也是像这样守丧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