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七(9/10)

为应当制作神主设立庙堂,依旧由三卿主祭。”各部门广泛讨论,认为途爰的意见允当。命令开始修建庙堂。庙堂建成之后,制作神主,依照晋陵王近例,先暂时拊于庐陵孝献王庙中。祭祀完毕,神主便回新庙。还没有选立后嗣之前,通常由国上卿主祭。

《礼记》载:“共工氏统治九州的时候,他的儿子句龙掌管土地,称为后土,能平治九州水土,所以被祭祀为社神。”周于甲曰祭社,这是选用日期开始的一天。“筑社坛是用来立地神的方法。地载育万物,天垂示星象。人从上地取得财富,根据天象制定法则,因此尊崇天而亲近地。所以要教导民众赞美天地之德而加以报答。家中以中霤之神为主,而国家以社神为主,这是向民众显示立家立国的根本。”所以说以立社祭祀土地之神来报答土地而追思万物的初始。烈山区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儿子叫农,能播种各种谷物。他的后裔叫柱,辅佐颛顼担任稷官,掌管农事,后来周族的弃继续他的事业,把方法传布给人们,因此被祭为稷神。《礼记》载:“天子为万民百官立社,叫做太社;天子为自己立社,叫做王社。”所以国家有两个社,而稷也有两个。汉朝、魏朝则有官社,而没有稷,所以通常是两个社一个稷。晋初沿袭魏制,没有改变。到太康九年时,改建宗庙,于是社稷坛同宗庙都迁移了地方。便下韶说:“社神实际上衹有一个,就把两个社合并祭祀。”于是车骑司马傅咸上表说:“按《祭法》太社王社各有其义。天子尊崇郊祀天地,所以亲耕籍田。天子躬耕是为了得到祭祀的谷物,以敬奉上帝。《谷梁传》说:‘天子亲耕籍田,以供给奉祭的谷物。’亲耕籍田,是表示自己报答天地,天子为自己立社,就是用亲耕籍田来报答。国家以人为根本,人以谷物为命根,所以又为百官万民立社,以祈求丰年报答天地。报答者的范围和事项有所不同,所以分别有太社和王社。王景侯论述王社,也说是春天亲耕籍田祈求丰年,秋天收获后报答。而论述太社,却说‘王者在治下方千里以内,为天下各族姓的人立社,称为太社,不在京师为自己立社’。王景侯这个论点,是依据《祭法》‘大夫以下的人。聚成百家以上就立一社,叫做置社,。王景侯解释说:‘就是今天的里社。’王景侯解释《祭法》,则认为置社是民间的社。但是又另外论述认为太社是民间的社,没有通晓《祭法》意旨。太社是天子为民祈福而设,故称天子社。《郊特牲》说:‘天子的太社,必须接受霜露风雨。,因为天下各族姓的人众多,天子为他们共同立社,所以称为太社。至于大夫以下的人,聚成百家以上就立一社,其数量多少不一,就以里所命名。《左氏传》记载在清丘之社会盟,就是这样的例证。可见民间的社已不能称为太社。那么太社如果不设立在京都,又应当设立在何处呢?《祭法》又说:‘天于为天下各族姓的人设立对七种神的祭祀。天子为自己也设立对七种神的祭祀。’说为自己,指为自己祭祀。说为天下各族姓的人,指为天下各族姓的人祭祀。太社与七种神的祭祀,其文正相等。论者详考于此,便说典籍所载衹有对五种神的祭祀而没有对七种神的祭祀。按祭祀五种神,是国人的大祀;祭祀七种神,是天下的小祀。《周礼》所说祭祀凡是小祀,便是穿墨冕礼服的祭祀。王量堡解释大厉说:‘比如周代杜伯,鬼有所归宿,便不做恶鬼。’现在说没有两个社,指王景侯解释《祭法》不是说没有两个社,而是说口传没有这样的文字。像王景侯这样精明,先拟定论点而后解释典籍记载,便依据自己的论述废弃明文。如此看来,不但是关于两个社的问题,就是想想王景侯所作的一些解释,也很不容易消除。以前受敕书,《尚书.召诰》载:‘在新邑立社祭土地之神,用一头牛、一只羊、一头猪作祭品,,不立两个社的意思明明白白。考《郊特牲》载:‘祭社神和稷神用牛、羊、猪作为祭品。’如果一定要援引《召诰》用一头牛、一只羊、一头猪的文字,以证明没有两个社,那么《郊特牲》祭稷神就没有牲用作祭品了。论者便说,举社为例,可以明了稷。如果举社可以明稷之说成立的话,为什么不可以举一以明二呢。‘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与军事,。若因故取消不如保存。况且保存则有理,取消则没有根据。《周礼》封人之职‘掌管设立社谴’。没有稷字。现在帝社没有稷,当是出于此。然而国家主要祭祀社稷,所以经传经常称社稷。《周礼》载,王祭稷则穿绋冕礼服。这是王社有稷的记载。封人掌管设立社谴,其文中没有稷字,论者认为是略文,从文意可以知道有稷。我认为应当仍旧立太社、帝社,而且帝社增设稷坛。”这时成粲发表意见认为:“王景侯论述太社不立在京都,这是要破坏郑氏礼学。”傅咸又上表认为:“像成粲如此议论,土景侯的注文便会由此遭破坏。《大雅》说:‘于是设立冢土。’毛公注解道:‘冢土,就是太社。’王景侯注解《诗经》,就是采用毛公此说。《禹贡》(J睢土五色,。王景侯注解道:‘天子取五色土建成太社,分封四方诸侯。分别取某方某色土,以代表天下四方。’这样看来,太社仍然还是建立在京都。不知成粲此论从何而出,与注解相背离。上违背了经典明文记载,下破坏了王景侯的注解。臣虽然愚顽狭隘,学问浅薄,但有所愚见,不能沉默无语,谨此再次上表。”刘宣发表意见与傅越相同。下诏说:“社神实际上衹有一个,但世代沿袭有太社、帝社两个社坛,众人意见不相一致,不必改作,应仍然照旧,如同魏朝制度。”

到晋元帝建武元年,又依照束汉制度设立太社、帝社和一个稷坛。太社的祝文写道:“地德普施天下,恩泽万里无疆。恭敬建立太社,祈求保佑万邦。悠悠四海之内,百姓安泰吉祥。”帝社的祝文写道:“坤德厚载万物,皇土王畿永存。恭敬建立帝社,供奉土地之神。四时祭祀神明,喜迎万福临门。”据《周礼.考工记》,王宫布局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历代遵循这个制度,所以束汉洛阳宫殿布局,社稷在宗庙之右,到东置又是这样。三国吴时宫城的东门是雩门,疑吴国社坛也在宫殿东边,与宗庙同在一处。宋沿袭旧制,没有改动。

魏朝三位皇帝都亲耕籍田,因此没有停止祭祀先农。其礼仪没有听说有特殊的方面,应当是遵从还垡仪制。执事告祭用牛、羊、猪三牲为祭品。晋元帝、晋哀帝都打算亲耕籍田,但没有实行,礼仪制度也没有记载。

宋文帝五塞二十一年春天,皇上亲耕籍田,在籍田中间南北向道路之西、东西向道路之南建立先农坛。坛高四尺,四周各两丈。底座四面都修建台阶。台阶宽度是五尺,另外加筑矮围墙。先农坛与南北向道路东西向道路的距离都是二十丈。皇上未到之前,司空、大司农率领太祝令以及众执事在天刚亮时用一头牛、一只羊、一头猪作祭品,告祭先农坛。祭祀礼器用祭祀社稷的礼器。祭祀完毕,把祭祀用的肉分送给参与祭祀的人。旧有典制,祭祀先农又常常列入郊祀天地的活动之中。

连毯礼仪制度,皇后到东郊御苑中亲自采桑。蚕室祭祀的蚕神是苑窳妇人、寓氏公主。祭祀蚕神用少牢羊、猪二牲作祭品。晋武帝太康九年,杨皇后在西郊亲自采桑,祭祀教民育蚕之神先蚕。先蚕坛高一丈,四周各两丈,四面都有台阶,台阶宽五尺。先蚕坛位于采桑坛东南帷宫以外,距帷宫有十丈远。皇后未到之前,太祝令在天刚亮时用一太牢牛、羊、猪三牲作祭品,告祭先蚕坛。谒者一人监祭。祭祀完毕,撤去供祭食物,把祭祀用的肉分送给随从采桑以及参加祭祀的人。

魏文帝黄初二年六月庚子,初次祭祀五岳四渎,一一秩祭,遍于群神,将珪璋玉器痉埋于地下、沉入河底作为祭品。六年七月,皇帝率领水军进入淮河。九月壬戌日,派遣使者将玉璧沉入淮河,这是祭河神的礼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