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八(6/10)

有五种辖车,就是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共五种。汉代制度,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法驾乘重翟羽盖金根车,驾青交络,青帷裳,车辕画云纹,用黄金涂饰车辕及衡端、毂头与轭之末,盖弓末端安上金花,用三匹马驾车,左右两旁为腓马。非法驾,则乘紫局耕车。据《字林》解释,耕车有屏蔽,没有后辕。有后辕的车称为辎车。应劭《汉宫》载,汉明帝永平七年,光烈阴皇后出殡安葬,灵车是鸾辂青羽盖,用四匹马驾车,车上竖立龙旗,有九旒,车前有驱疫避邪的开路神方相。凤凰车,大将军妻在车右陪乘,太仆妻、御女骑马在车轮两边,这是西汉旧制。

置《先蚕仪注》载,皇后乘坐用油彩涂绘的云母安车,用六匹馈马驾车。骁,就是浅黑色。副车是用油彩涂绘的两辕安车,用五匹驰马驾车。公主乘坐用油彩涂绘的安车,用三匹貌马驾车。三人人乘坐青交络安车,用三匹驰马驾车。都用紫绛蜀耕车作副车,用三匹馈马驾车。九嫔世妇乘坐耕车,用两匹骁马驾车。宫人乘坐辎车,用一匹骁马驾车。工妃、公侯特进夫人、封君乘坐黑交络安车,用三匹馈马驾车。

汉代制度,贵人、公主、王妃、封君都乘坐用油彩涂绘的耕车,用两匹马驾车,腓马在右边。

选佳制度,太子、皇子都乘坐安车,车轮有朱斑文饰,车较上画倚虎,车轼上画伏鹿,车箱上有黑色鹿头龙纹图饰,青色车盖,盖弓末端安上金花,车辕饰有黑色鹿头龙纹图案用黄金涂饰车辕及衡端、毂头与轭之末。皇子为王,赐给这种车,所以称为王青盖车。都是用三匹马驾车,朝)马在左右两边,车上竖立五旗,旗有九旒,画有降龙。皇孙乘坐绿盖车,也是用三匹马驾车。魏、晋时期的制度,太子及诸王乘车都用四匹马驾车。

晋元帝左兴三年,太子祭奠先圣先师。下诏说:“没有高车,可以乘坐安车。”高车,就是人在车上站立的车。公及列侯乘坐安车,车轮有朱斑文饰、车较上画倚鹿、车轼上画伏熊、车箱上有黑色文饰的叫轩车,黑缯车盖,用两匹马驾车,腓马在右边。王公乘车竖立旌旗有八旒,侯乘车竖立旌旗有七旒,卿乘车竖立旌旗有五旒,旌旗上都画有降龙。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官员郊祀谒陵随法驾出行,都乘大车站立在车上,用四匹马驾车。后面导从大车,用两匹马驾车,朝‘马在右边。其他情况下出行乘坐安车。这些官员去职退休,都赐给安车和四匹马。中二千石官员乘车都是黑色车盖、朱红色车箱,用铜涂饰车辕及衡端、毂头与轭之末,用两匹马驾车,腓马在右边。《晋令》规定,王公的世子受命代理国政,乘坐安车,用三匹马驾车,车上竖立旌旗有七旒,如果是侯的世子,车上旌旗有五旒。

傅畅《故事》记载,三公乘坐安车,用三匹马驾车。特进用两匹马驾车。卿用一匹马驾车。制度,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官员夫人到庙中参拜,以及到蚕室祭蚕神,各自乘坐丈夫的安车,骈马在右边,车上加饰黑色交络,帷裳都是黑色。不是正式场合,便乘坐漆布辎车耕车,用铜涂饰车辕及衡端、毂头与轭之末。晋武童左壁四年,诏令依照j龇旧例,赐给九卿上朝车驾和安车各一乘。傅畅《故事》记载,尚书令乘辍车,黑色车耳,车门在后。仆射乘轺车衹是车门在后,没有车耳。中书监、中书令乘车与仆射相同。

荡伐制度,皇帝乘大驾出行,公卿在前面引导,太仆驾车,大将军陪乘,车队千乘万骑。属车有八十一乘,成三行在后行驶。古时候诸侯有贰车九乘,秦灭了九国,兼并其车服,所以属车八十一乘。遵行童制没有改变。西汉以长安为都城时,到苴星祭天用大驾仪仗。塞汉以洛阳为都城,皇帝上原陆用大驾仪仗,大丧也用大驾仪仗。皇帝乘法驾出行,则河南尹、洛阳令在前面引导,奉车郎驾车,侍中陪乘。属车有三十六乘。凡是属车都是黑色车盖,车襄是红色。东汉郊祀天地用法驾,祭祀宗庙用小驾。小驾,比法驾要减少剐车。前驱有九脾云罕,皮轩鸾旗,车都是大夫乘坐。鸾旗,就是编排羽旗固定在车上帷幕旁边。接着是金钮乐器黄铁大斧仪仗,还有黄门鼓车,在皇帝乘舆后面有属车,尚书、御史乘坐。最后一乘车悬挂豹尾,侍御史乘坐。豹尾之前,比于宫省之中。每当皇帝出行称警跸,左右侍卫,止人清道,竖立五旗。太仆奉侍圣驾报告车驾仪仗次第,尚书郎、侍御史、令史都根据次第规定督察整顿车马队列,称为护驾。春秋上陵,用小驾特别减省人员。值事尚书一人从驾,其余令史以下都从行,称为先置。薛综《东京赋》注解释云罕九脖是旌旗别名,也不分辨其形制。考魏朝命晋王竖立天子旌旗,配置旄头骑云罕,由此可知云罕不是旌旗.徐广《车服注》认为,九杵,就是牌车九乘。云罕疑当是单罕。《诗叙》说:“齐侯田猎单弋,百姓深受其苦。”睾罕原本用于打猎,是不是后来就成为车驾出行的一种装饰呢?潘岳《籍田赋》文中先叙述五辖九旗,接着就谈琼钹云罕。如果云罕是旗的话,那么潘岳就不应在九旗一句之后,又写一句讲云罕。潘岳文中又把云罕与钣戟并列在一起,云罕应当是现在所说的睾纲,这一点是很明显的。这样解释是正确的。皮轩,就是用虎皮为饰的轩车。俭尘又引《淮南子》“军正手执豹皮来控制兵众”《礼记》“前面有军队,就在旗杆上挂起虎皮”皇帝车驾最后一乘属车悬挂豹尾,也是这类用意吗?五旗,就是五种颜色的旗子各一面,用木牛在下面固定.徐广又说:“用木牛,是取意它能负重物而且安全稳固。”五旗缠竿,就是《礼记》所载德车要把旌旗缠结起来,车饰简略,遇有兵事便把缠结的旌旗散开。《礼记》又载武车绥旌,就是要让旌旗散开任其舒展。史臣案:现在结旌绥旌的情况相同,但是德车武车的制度没有建立。另外关于木牛的含义,并未明白通晓。又案《周礼》分辨记载帝王车驾仪仗所用器物,无不详备,然而却没有相风、单网、旄头之类,很显然这些器物不属于古代制度。何承玉认为列国纷争,军队频繁行军交战,设置悬乌,密切观察阴阳相侵的灾祸之气,应当是童迩。晋武帝曾经问侍臣:“旄头足什么含义?”堑雄回答说:“蠢国有一种奇怪之物,触山山崩溃,截水水断流,所向无敌,惟独害怕旄头,所以虎士戴这种冠,这是秦国制度。”张华说:“有这个记载,但事情不合常理。臣以为壮士发怒,头发弹跳冲冠,旄头之义取于此。”挚虞在《决疑》中对这些说法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徐爰认为:“彭推、张华两人的说法,各自谈旄头的意义,没有什么依据。考天文二十八宿毕宿、昴宿之间称为天街,因此皇帝车驾以单罕在前引导,毕方形昴圆形,形象相应.《星经》载,昴又名旄头,所以让拿着它的人戴毛皮冠。”

轻车,是占代一种冲锋陷阵的兵车。车轮车箱通体朱红色,没有帷裳没有车盖,车上竖立矛戟、旗帜仪仗,车轼上置放弓弩,用两匹马驾车。射声校尉司马吏士乘轻车,在属车之后。

《汉仪》说:“出称警,入称跸。”有人解释说,这是说皇帝车驾出行则应称警,从外而入应称跸,而现在出入都称警跸。史臣认为,警,就是警戒。跸,就是禁止通行。现随从皇帝车驾出行,都要加强警戒以防备意外。从外而入对皇帝车驾有妨碍的,就要禁止通行。董巴、司马彪说:“诸侯王车驾出行和从外而入,都清道禁止行人,称警设跸。”

武刚车,有帷裳有车盖,在前面为先驱。有时在轻车后面殿后。用一匹马驾车。《史记》记载,堑壹讨伐包坦,以武刚车为营帐,就是这种车。

选伐制度,大行皇帝待葬载辐棘车中,车子有四个车轮。其车饰如同金根车,加挂丝带连成的璧玉串,交叉缠绕,四角金龙翘首,含璧玉,下垂用五彩羽毛制成的编子,前后帷裳画有云气文饰,弧形车箱画有鹿头龙身图案,长度与车身相等.太仆用六匹白骆马驾车,用黑药烧热在白骆马身上烙印虎纹,称为布施马。下葬以后,把马匹都卖掉,辊棘车收藏到城北秘宫中。现在则是驾车的马不烧烙虎纹,也不卖掉;而辊棘车便毁掉。从莲伐霍光、晋伐宣王、齐王、贾兖、王墓、谢壁,到塞朝江夏王等以殊礼安葬者,都用大路黄色车盖送葬,用辊棘车载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