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九(1/10)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卷十九

乐一

《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pei祖考。”自黄帝至于三代,名 称不同。周衰凋缺,又为郑卫所luan。魏文侯虽好古,然犹昏睡于古乐。于是yin声炽 而雅音废矣。及秦焚典籍,《乐经》用亡。汉兴,乐家有制氏,但能记其铿锵鼓舞, 而不能言其义。周存六代之乐,至秦唯余《韶》、《武》而已。始皇改周舞曰《五 行》,汉高祖改《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又造《武德舞》,舞人悉执 干戚,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luan也。故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 舞。周又有《房中之乐》,秦改曰《寿人》。其声,楚声也,汉高好之;孝惠改曰 《安世》。高祖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生于《武德》,《礼容》 生于《文始》、《五行》也。汉初,又有《嘉至乐》,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迎神 之乐也。文帝又自造《四时舞》,以明天下之安和。盖乐先王之乐者,明有法也; 乐己所自作者,明有制也。孝景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荐之太宗之庙。孝宣 采《昭德舞》为《盛德舞》,荐之世宗之庙。汉诸帝奏《文始》、《四时》、《五 行》之舞焉。

武帝时,河间献王与mao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著《乐记》,献 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殊。其内史中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 者,数言其义,献记二十四卷。刘向校书,得二十三篇,然竟不用也。至明帝初, 东平宪王苍总定公卿之议,曰:“宗庙宜各奏乐,不应相袭,所以明功德也。承 《文始》、《五行》、《武德》为《大武》之舞。”又制舞哥一章,荐之光武之庙。

汉末大luan,众乐沦缺。魏武平荆州,获杜夔,善八音,常为汉雅乐郎,尤悉乐 事,于是以为军谋祭酒,使创定雅乐。时又有邓静、尹商,善训雅乐,哥师尹胡能 哥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夔悉总领之。远考经籍,近采故 事,魏复先代古乐,自夔始也。而左延年等,妙善郑声,惟夔好古存正焉。

文帝黄初二年,改汉《ba渝舞》曰《昭武舞》,改宗庙《安世乐》曰《正世乐》, 《嘉至乐》曰《迎灵乐》,《武德乐》曰《武颂乐》,《昭容乐》曰《昭业乐》, 《云翘舞》曰《凤翔舞》,《育命舞》曰《灵应舞》,《武德舞》曰《武颂舞》, 《文始武舞》曰《大韶舞》,《五行舞》曰《大武舞》。其众哥诗,多即前代之旧; 唯魏国初建,使王粲改作登哥及《安世》、《ba渝》诗而已。

明帝太和初,诏曰;“礼乐之作,所以类wu表庸而不忘其本者也。凡音乐以舞 为主,自黄帝《云门》以下,至于周《大武》,皆太庙舞名也。然则其所司之官, 皆曰太乐,所以总领诸wu,不可以一wu名。武皇帝庙乐未称,其议定庙乐及舞,舞 者所执,缀兆之制,声哥之诗,务令详备。乐官自如故为太乐。”太乐,汉旧名, 后汉依谶改太予乐官,至是改复旧。于是公卿奏曰:“臣闻德盛而化隆者,则乐舞 足以象其形容,音声足以发其哥咏。故荐之郊庙,而鬼神享其和;用之朝廷,则君 臣乐其度。使四海之内,遍知至德之盛,而光辉日新者,礼乐之谓也。故先王殷荐 上帝,以pei祖考,盖当其时而制之矣。周之末世,上去唐、虞几二千年,《韶箾》、 《南》、《龠》、《武》、《象》之乐,风声遗烈,皆可得而论也。由斯言之,礼 乐之事,弗可以已。今太祖武皇帝乐,宜曰《武始之乐》。武,神武也;武,又迹 也。言神武之始,又王迹所起也。高祖文皇帝乐,宜曰《咸熙之舞》。咸,皆也; 熙,兴也。言应受命之运,天下由之皆兴也。至于群臣述德论功,建定烈祖之称, 而未制乐舞,非所以昭德纪功。夫哥以咏德,舞以象事。于文,文武为斌,兼秉文 武,圣德所以章明也。臣等谨制乐舞名《章斌之舞》。昔《箫韶》九奏,亲于虞帝 之ting,《武》、《象》、《大武》,亦振于文、武之阼。特以显其德教,著其成功, 天下被服其光辉,习咏其风声者也。自汉高祖、文帝各逮其时,而为《武德》、 《四时》之舞,上考前代制作之宜,以当今成业之mei,播扬弘烈,莫盛于《章斌》 焉。《乐志》曰:‘钟磬干戚,所以祭先王之庙,又所以献酬酳酢也。在宗庙之中, 君臣莫不致敬;族长之中,长幼无不从和。’故仲尼答宾牟贾之问曰:‘周dao四达, 礼乐jiao通。’《传》云:‘鲁有禘乐,宾祭用之。’此皆祭礼大享,通用盛乐之明 文也。今有事于天地宗庙,则此三舞宜并以为荐享;及临朝大享,亦宜舞之。然后 乃合古制事神训民之dao,关于万世,其义益明。又臣等思惟,三舞宜有总名,可名 《大钧之乐》。钧,平也。言大魏三世同功,以至隆平也。于名为mei,于义为当。” 尚书奏:“宜如所上。”帝初不许制《章斌之乐》;三请,乃许之。

于是尚书又奏:“祀圆丘以下,《武始舞》者,平冕,黑介帻,玄衣裳,白领 袖,绛领袖中衣,绛合幅袴,绛釭,黑韦鞮。《咸熙舞》者,冠委貌,其余服如前。 《章斌舞》者,与《武始》、《咸熙》舞者同服。奏于朝ting,则《武始舞》者,武 冠,赤介帻,生绛袍单衣,绛领袖,皁领袖中衣,虎文画合幅袴,白布釭,黑韦鞮。 《咸熙舞》者,进贤冠,黑介帻,生黄袍单衣,白合幅袴,其余服如前。”奏可。 史臣案,《武始》、《咸熙》二舞,冠制不同,而云《章斌》与《武始》、《咸熙》 同服,不知服何冠也?

侍中缪袭又奏:“《安世哥》本汉时哥名。今诗哥非往诗之文,则宜变改。案 《周礼》注云:《安世乐》,犹周《房中之乐》也。是以往昔议者,以《房中》哥 后妃之德,所以风天下,正夫妇,宜改《安世》之名曰《正始之乐》。自魏国初建, 故侍中王粲所作登哥《安世诗》,专以思咏神灵及说神灵鉴享之意。袭后又依哥省 读汉《安世哥》咏,亦说‘高张四县,神来燕享,嘉荐令仪,永受厥福’。无有 《二南》后妃风化天下之言。今思惟往者谓《房中》为后妃之哥者,恐失其意。方 祭祀娱神,登堂哥先祖功德,下堂哥咏燕享,无事哥后妃之化也。自宜依其事以名 其乐哥,改《安世哥》曰《享神哥》。”奏可。案文帝已改《安世》为《正始》, 而袭至是又改《安世》为《享神》,未详其义。王粲所造《安世诗》,今亡。袭又 奏曰:“文昭皇后庙,置四县之乐,当铭显其均奏次第,依太祖庙之名,号曰昭庙 之ju乐。”尚书奏曰:“礼,妇人继夫之爵,同牢pei食者,乐不异文。昭皇后今虽 别庙,至于gong县乐qi音均,宜如袭议。”奏可。

散骑常侍王肃议曰:“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今说者据《周官》单文为经国 大ti,惧其局而不知弘也。汉武帝东巡封禅还,祠太一于甘泉,祭后土于汾yin,皆 尽用其乐。言尽用者,为尽用gong县之乐也。天地之xing贵质者,盖谓其qi之不文尔, 不谓庶wu当复减之也。礼,天子gong县,舞八佾。今祀圆丘方泽,宜以天子制,设gong 县之乐,八佾之舞。”卫臻、缪袭、左延年等咸同肃议。奏可。

肃又议曰:“说者以为周家祀天,唯舞《云门》;祭地,唯舞《咸池》;宗庙, 唯舞《大武》,似失其义矣。周礼宾客皆作备乐。《左传》:‘王子颓享五大夫, 乐及遍舞。’六代之乐也。然则一会之日,ju作六代乐矣。天地宗庙,事之大者, 宾客燕会,比之为细。《王制》曰:‘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可以燕乐而 逾天地宗庙之乐乎?《周官》:‘以六律、六吕、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 鬼神,以和bang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夫六律、六吕、五声、八音, 皆一时而作之,至于六舞独分擘而用之,所以不厌人心也。又《周官》:‘韎师掌 教韎乐,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大享亦如之。’韎,东夷之乐也。又:‘鞮鞻氏掌 四夷之乐与其声哥,祭祀则chui而哥之,燕亦如之。’四夷之乐,乃入宗庙;先代之 典,独不得用。大享及燕日如之者,明古今夷、夏之乐,皆主之于宗庙,而后播及 其余也。夫作先王乐者,贵能包而用之;纳四夷之乐者,mei德广之所及也。高皇帝、 太皇帝、太祖、高祖、文昭庙,皆宜兼用先代及《武始》、《太钧》之舞。”有司 奏:“宜如肃议。”奏可。肃私造宗庙诗颂十二篇,不被哥。晋武帝泰始二年,改 制郊庙哥,其乐舞亦仍旧也。

汉光武平陇、蜀,增广郊祀,高皇帝pei食,乐奏《青yang》、《硃明》、《西皓》、 《玄冥》、《云翘》、《育命》之舞。北郊及祀明堂,并奏乐如南郊。迎时气五郊: chun哥《青yang》,夏哥《硃明》,并舞《云翘》之舞;秋哥《西皓》,冬哥《玄冥》, 并舞《育命》之舞;季夏哥《硃明》,兼舞二舞。章帝元和二年,宗庙乐,故事, 食举有《鹿鸣》、《承元气》二曲。三年,自作诗四篇,一曰《思齐皇姚》,二曰 《六骐驎》,三曰《竭肃雍》,四曰《陟叱gen》。合前六曲,以为宗庙食举。加宗 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曲为上陵食举。减宗庙食举《承元气》一曲, 加《惟天之命》、《天之历数》二曲,合七曲为殿中御食饭举。又汉太乐食举十三 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三曰《初造》,四曰《侠安》,五曰《归来》, 六曰《远期》,七曰《有所思》,八曰《明星》,九曰《清凉》,十曰《涉大海》, 十一曰《大置酒》,十二曰《承元气》,十三曰《海淡淡》。魏氏及晋荀勖、傅玄 并为哥辞。魏时以《远期》、《承元气》、《海淡淡》三曲多不通利,省之。魏雅 乐四曲:一曰《鹿鸣》,后改曰《于赫》,咏武帝;二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