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九(5/10)

吹。汉享宴食举乐十三曲,与魏世鼓吹长箫同。长箫短箫,《伎录》 并云,丝竹合作,执节者哥。又《建初录》云,《务成》、《黄爵》、《玄云》、 《远期》,皆骑吹曲,非鼓吹曲。此则列于殿庭者为鼓吹,今之从行鼓吹为骑吹, 二曲异也。又孙权观魏武军,作鼓吹而还,此又应是今之鼓吹。魏、晋世,又假诸 将帅及牙门曲盖鼓吹,斯则其时谓之鼓吹矣。魏、晋世给鼓吹甚轻,牙门督将五校, 悉有鼓吹。晋江左初,临川太守谢摛每寝,辄梦闻鼓吹。有人为其占之曰:“君不 得生鼓吹,当得死鼓吹尔。”摛击杜韬战没,追赠长水校尉,葬给鼓吹焉。谢尚为 江夏太守,诣安西将军庾翼于武昌咨事,翼与尚射,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 赏。”尚射破的,便以其副鼓吹给之。今则甚重矣。

角,书记所不载。或云出羌胡,以惊中国马;或云出吴越。旧志云:“古乐有 籁、缶。”今并无。史臣按:《尔雅》,籁自是箫之一名耳。《诗》云:“坎其击 缶。”毛传曰:“盎谓之缶。”

筑城相杵者,出自梁孝王。孝王筑睢阳城,方十二里,造倡声,以小鼓为节, 筑者下杵以和之。后世谓此声为《睢阳曲》,至今传之。

魏、晋之世,有孙氏善弘旧曲,宋识善击节倡和,陈左善清哥,列和善吹笛, 郝索善弹筝,硃生善琵琶,尤发新声。傅玄著书曰:“人若钦所闻而忽所见,不亦 惑乎!设此六人生于上世,越古今而无俪,何但夔、牙同契哉!”案此说,则自兹 以后,皆孙、硃等之遗则也。

译文

《周易》说:“先王制作音乐来推崇德行。以盛大隆重的仪礼将音乐献给上帝,并且祭祀自己的祖先。”从黄帝到三代,名称不同。周代衰微时,古乐凋零残缺,又被郑卫之音所淆乱。魏塞堡虽说好古,然而他听了古乐仍然昏昏欲睡。于是淫声兴盛而雅音废弃了。

秦朝焚毁典籍,《乐经》因此亡佚。汉朝兴起,乐家有制氏,但衹能记载古乐的音调节奏。却不能说出它的含义。周代所保存的六代古乐,到童曲衹剩下《韶》、《武》而已。秦始皇改周舞称为《五行》,汉高祖改《韶舞》称为《文始》,用以表示不相沿袭。又制作《武德舞》,跳舞的人都手持武器,用来象征天下之人乐于自己行使武力来消除暴乱。所以在高祖庙中演奏《武德》、枚始》、《五行》之舞。周代又有《房中之乐》,台塑改称为《寿人》,它的声调是楚地的声调,汉高祖爱好它,孝惠帝改称为《安世房中乐》。产担又制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出自《武德》,《礼容》出白《文始》、《五行》。汉朝初年又有《嘉至乐》,是叔孙通因袭秦朝乐人而制作的宗庙迎神之乐。汉文帝又自己制作《四时舞》,用来表明天下的安和。原来爱好先王的古乐,为的是表明有一定的法则;爱好自己所制作的新乐,为的是表明有一定的制度。汉孝景帝采用《武德舞》作《昭德舞》,荐祭太宗庙。孝宣壶采用《昭德舞》制作《盛德舞》,荐祭世宗庙。选曲诸帝都演奏《文始》、 《四时》、 《五行》之舞。

汉武帝的时候,河间献王与毛生等人共同收集《周官》以及诸子书中言及乐事的资料,着《乐记》一书,进献八佾之舞,与制氏没有差异。献王的内史中丞王定传下来,转授常山王禹。王禹在漠成帝时任谒者,多次对皇上谈论乐舞的义理,并且进献《乐记》二十四卷。刘向校书时,得到二十三篇,但是始终没有使用。

到了束汉明帝初年,束平宪王刘苍总结公卿的讨论,说:“宗庙应当演奏本朝的乐舞,不应当袭用前朝,这样才是彰明功德的方式。”于是继承《文始》、《五行》、《武德》制作《入武》之舞.又制作舞歌一章,进献祭汉光武帝庙。 东汉末年大乱,各乐舞散佚残缺。魏武帝平定荆州时,得到杜夔,杜夔精通音乐,曾经任束汉的雅乐郎,尤其熟悉关于雅乐的事,于是武帝任他为军谋祭酒,命他创定雅乐。当时又有邓静、尹商,善于训释雅乐,歌师尹胡能唱宗庙郊祀的乐曲,舞师冯肃、服养通晓前代的各种舞蹈,都由世夔统一管理.主遂考证古代经籍,搜集近代典章,魏朝恢复前代的古乐,是从杜夔开始的。而左延年等人,善于演奏流行乐曲,衹有杜夔爱好古乐,坚守正道。

魏文帝董翅二年,把篷朝《巴渝舞》改名为《昭武舞》,把宗庙《安世乐》改名为《正世乐》,《嘉至乐》改名为《迎灵乐》,《武德乐》改名为《武颂乐》,《昭容乐》改名为《昭业乐》,《云翘舞》改名为《凤翔舞》,《育命舞》改名俨应舞》,《武德舞》改名为《武颂舞》,《文始舞》改名为《大韶舞》,《五行舞》改名为《大武舞》。它们的许多歌诗,大都沿用前代的旧作。衹有魏迩初建时,使王塞改写登歌以及《安世》、《巴渝》诗罢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