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说法,上一年和遣一年,药兰泥、白虎文秦、凉攻杀刺史胡烈、牵弘,朝廷派田璋进讨泥。又司马望率领大军驻扎在淮北抵御孙皓。内外兵役不断。西州又出现饥荒动乱,百姓愁苦怨恨,这都是阴气盛的表现。咸宁初年,才给祖宗司马懿等人上尊号,太熙初年,才恢复五帝的神位。
晋武帝咸宁元年九月,途丛发生水灾;威空二年七月癸亥日,河南魏郡突发水灾,淹死一百余人;八月,荆州所属郡国五处发生大水灾。前一年选送良家女子入宫,露出面孔上殿,由亘游亲自审看挑选,衹注重姿色,不问德行。有藏匿女儿的人,按不敬朝廷判罪。措绅愁苦怨恨,天下人都指责这种做法。水灾就是阴盛的应验。
咸宁三年六月,益、銮二州所属郡国有八处突发水灾,淹死三百余人;七月,荆州发生大水灾;九月,始平郡发生大水灾;十月,青、徐、兖、豫、荆、益、梁七州又发生水灾。当时贾充等掌握朝政,权势曰盛,而忠直大臣被疏远而出京的人很多。咸宁四年七月,司、冀、兖、豫、荆、扬等州所属郡国二十处发生大水灾。
晋武帝太康二年六月,泰山、江夏发生大水灾。泰山洪水冲毁三百家房屋,淹死六千余人;辽夏也淹死了人。当时平定吴后,王浚是大功臣,但诋毁之辞、弹劾的奏书却随意加在他身上;苟勖、贾充毫无谋划之力,却都受到重赏。逮童又收罗昱迩女子五千,置于后宫。造就是大水灾的应验。太康四年七月,司、逸、涂、查、趔、握等州所属郡国二十处发生大水灾,伤害了秋天的庄稼,房屋崩塌,有人被淹死。太康六年三月,直、远、幽,冀等州所属郡国十五处发生大水灾。太康七年九月,西方塞宣等郡国八处发生大水灾。太康八年六月,郡国共有八处发生大水灾。晋惠帝元康二年,有水灾。
元康五年五月,颍川、淮南发生大水灾;六月,城阳、东莞发生大水灾,淹死了人;荆、扬、徐、兗、豫五州又发生大水灾。当时惠帝即位已经五年,还未进行郊祀,祭祀也多不亲身近前。水灾是对简慢宗庙、废弃祭祀礼仪的惩罚。班固说:“为君王的人即位,一定要郊祀天地,望祭山川。假如不敬鬼神,政令违逆天意,那么就会突然出现泉水喷涌,河水逆流,四处泛滥,冲毁村庄,淹死人民,这是水不润下的表现。”
元康六年五月,荆、扬二州发生大水灾。据董仲舒的说法,发生水灾是因为阴气盛。当时贾后乱政,培植宠信贾、郭。大水灾就是买后独揽朝政的应验。
元康八年五月,金墉城井水外溢。汉成帝时也曾出现这种妖异,蠹因认为是王莽篡位的征兆。趟王司马伦篡位,就是井水外溢的应验。司马伦废黜塞帝之后,把塞童囚禁在金掳继,那正是井水外溢的地方,这恐怕又是天意吧。元康八年九月,荆、扬、徐、兖、冀五州发生大水灾。当时贾后暴戾酷虐变本加厉,韩谧骄横猜疑也更加厉害,最终谋害了太子,不久他二人也遇祸被杀。元康九年四月,宫中井水翻滚溢出。
晋惠帝永宁元年七月,南阳、东海发生大水灾。当时齐王司马同独掌朝政,恣意妄为。水灾是阴盛的应验。晋惠帝太安元年七月,兗、豫、徐、冀四州发生水灾。当时将相凭藉武力施行暴政,全无尊重君王之心。
晋孝怀帝永嘉四年四月,江东发生大水灾。当时王婆等人暗中怀有拥戴元帝之心。水灾是阴气盛的应验。
晋元帝太兴三年六月,发生大水灾。当时王堑不甘为臣,心怀篡逆之心,倨傲狠毒,作威作福。最终被荡乎诛灭。大兴四年七月,发生大水灾。第二年,朝廷军队在石头战败。
晋元帝永昌二年五月,荆州以及丹阳、宣城、吴兴、寿春等处发生大水灾。
晋明帝太宁元年五月,丹阳、宣城、吴兴、寿阳发生大水灾。当时王敦妒嫉陷害忠良大臣。威势和权力都压倒皇上。不久他就被诛减。
晋成帝咸和元年五月,发生大水灾。当时继位君主幼小,母后临朝听政,庾亮凭藉大舅的身份和在百姓中的声望,在宫中决断朝廷大事。水灾是对阴胜阳现象的惩戒。
咸和二年五月戊子曰,京城发生大水灾。当年冬天,苏峻举兵反叛,京城生灵涂炭。咸和四年七月,丹阳、宣城、吴兴、会稽发生大水灾。当年冬天,郭默发动叛乱,荆州、豫州合兵攻讨他,半年之后才乎定叛乱。咸和七年五月,发生大水灾。当时成帝还没有亲自处理政事,朝政由大臣掌握。水灾是对阴胜阳现象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