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六(3/10)

,汉旧县。

新淦侯相,汉旧县。

丰城侯相,吴立曰富城,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建城侯相,汉旧县。

望蔡子相,汉灵帝中平中,汝南上蔡民分徙此地,立县名曰上蔡;晋武帝太康 元年更名。

吴平侯相,汉灵帝中平中立汉平,吴更名。

永修男相,汉灵帝中平中立。

建昌公相,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分海昏立。

豫宁侯相,汉献帝建安中立,吴曰西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康乐侯相,吴孙权黄武中立,曰阳乐,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新吴令,汉灵帝中平中立。

艾侯相,汉旧县。

鄱阳太守,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立,治鄱阳县;赤乌八年,徙治吴 芮故城。《永初郡国》有历陵县(汉旧县),何志无。领县六,户三千二百四十二, 口一万九百五十。去州水四百四十;去京都水一千八百四十,陆二千六十。

广晋令,吴立曰广昌,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鄱阳侯相,汉旧县。

余干令,汉旧县。

上饶男相,吴立。《太康地志》有,王隐《地道》无。

葛阳令,吴立。

乐安男相,吴立。

临川内史,吴孙亮太平二年,分豫章东部都尉立。领县九,户八千九百八十三, 口六万四千八百五。去州水一千一百,陆一千二十;去京都水二千八百三十,陆三 千。

临汝侯相,汉和帝永元八年立。

西丰侯相,吴立曰西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新建侯相,吴立。

永城男相,吴立。

宜黄侯相,吴立。

南城男相,汉旧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更曰新南城,江左复旧。

南丰令,吴立。

东兴侯相,吴立。

安浦男相,吴立。

庐陵太守,庐陵本县名,属豫章,汉献帝兴平元年,孙策分豫章立。领县九, 户四千四百五十五,口三万一千二百七十一。去州水二千,陆一千六百;去京都水 三千六百。

石阳子相,前汉无,后汉有。

西昌侯相,吴立。

东昌子相,吴立。

吉阳男相,吴立。

己丘男相,吴立。

兴平侯相,吴立。

阳丰男相,吴曰阳城,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高昌男相,吴立。

遂兴男相,吴立曰新兴,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永初郡国》无比县,何、徐 并有。

安成太守,孙皓宝鼎二年,分豫章、庐陵、长沙立。《晋太康地志》属荆州。 领县七,户六千一百一十六,口五万三百二十三。去州水三千三百,陆三千六百; 去京都水三千七百,无陆。

平都子相,前汉曰安平,后汉更名,属豫章。

新喻侯相,吴立。

宜阳子相,汉旧县,本名宜春,属豫章,晋孝武改名。

永新男相,吴立。

安复侯相,汉旧县,本名安成,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属长沙。

萍乡侯相,吴立。

广兴侯相,《晋太康地志》有此县,何云江左立,非也。

南康公相,晋武帝太康三年,以庐陵南部都尉立。领县七,户四千四百九十三, 口三万四千六百八十四。去州水三千七百四十;去京都水三千八十。

赣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宁都子相,吴立曰杨都,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雩都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平固侯相,吴立曰平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康公相,吴立曰安南,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陂阳男相,吴立曰揭阳,晋武帝太康五年,以西康揭阳移治故陂阳县,改曰陂 县,然则陂阳先已为县矣。后汉《郡国》无,疑是吴所立而改曰揭阳也。

南野伯相,汉旧县,属豫章。

虔化男相,孝武大明五年,以虔化屯立。

南新蔡太守,江左立。领县四,户一千七百三十,口八千八百四十八。去州水 二百;去京都水一千三百七十,陆一千八百八十。

苞信令(别见),本作褒信,《永初郡国》作苞信。

慎令,汉旧名,本属汝南。

宋令(别见),徐志云宋乐,后复旧。

阳唐左县令,孝武大明八年立。

建安太守,本闽越,秦立为闽中郡。汉武帝世,闽越反,灭之,徙其民于江、 淮间,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司马彪云,章安是故冶, 然则临海亦冶地也。张勃《吴录》云:“闽越王冶铸地,故曰安闽王冶。此不应偏 以受名,盖句践冶铸之所,故谓之冶乎?闽中有山名湛,疑湛山之炉铸剑为湛炉也。” 后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临海是也;南部,建安是也。吴孙休永安 三年,分南部立为建安郡。领县七。(疑)户三千四十二,口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 去州水二千三百八十;去京都水三千四十,并无陆。

吴兴子相,汉末立曰汉兴,吴更名。

将乐子相,《晋太康地志》有。

邵武子相,吴立曰昭武,晋武帝更名。

建阳男相,《晋太康地志》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