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卷四十三
徐羡之、傅亮、檀dao济
徐羡之,字宗文,东海郯人也。祖宁,尚书吏bu郎,江州刺史,未拜卒。父祚 之,上虞令。羡之少为王雅太子少傅主簿,刘牢之镇北功曹,尚书祠bu郎,不拜, 桓修抚军中兵曹参军。与高祖同府,shen相亲结。义旗建,高祖版为镇军参军,尚书 库bu郎,领军司ma。与谢混共事,混甚知之。补琅邪王大司ma参军,司徒左西属, 徐州别驾从事史,太尉咨议参军。义熙十一年,除鹰扬将军、琅邪内史,仍为大司 ma从事中郎,将军如故。高祖北伐,转太尉左司ma,掌留任,以副贰刘穆之。
初,高祖议yu北伐,朝士多谏,唯羡之默然。或问何独不言,羡之曰:“吾位 至二品,官为二千石,志愿久充。今二方已平,拓地万里,唯有小羌未定,而公寝 食不忘。意量乖殊,何可轻豫。”刘穆之卒,高祖命以羡之为吏bu尚书、建威将军、 丹yang尹,总知留任,甲仗二十人chu入。转尚书仆she1,将军、尹如故。
十四年,大司ma府军人硃兴妻周坐息男dao扶年三岁,先得痫病,周因其病发, 掘地生埋之,为dao扶姑女所告,正周弃市刑。羡之议曰:“自然之爱,虎狼犹仁。 周之凶忍,宜加显戮。臣以为法律之外,故尚弘wu之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为 子之dao,焉有自容之地。虽伏法者当罪,而在宥者靡容。愚谓可特申之遐裔。”从 之。
高祖践阼,进号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上初即位,思佐命之功,诏曰:“散 骑常侍、尚书仆she1、镇军将军、丹yang尹徐羡之,监江州豫州之西yang新蔡诸军事、抚 军将军、江州刺史华容侯王弘,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作唐男檀dao济,中书令、领太 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领军谢晦,前左将军、江州刺史宜yang侯檀韶,使持节、雍梁 南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关中侯赵lun之,使持节、督北徐 兗青三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刘怀慎,散骑常侍、领太子左卫率 新淦侯王仲德,前冠军将军、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弥,左卫将军滠yang男刘粹,使持 节、南蛮校尉佷山子到彦之,西中郎司ma南郡宜yang侯张邵,参西中郎将军事、建威 将军、河东太守资中侯沈林子等,或忠规远谋,扶赞洪业;或肆勤树绩,弘济艰难。 经始图终,勋烈惟茂,并宜与国同休,飨兹大赉。羡之可封南昌县公,弘可华容县 公,dao济可改封永修县公,亮可建城县公,晦可武昌县公,食邑各二千hu;韶可更 增邑二千五百hu,仲德可增邑二千二百hu;怀慎、彦之各进爵为侯,粹改封建安县 侯,并增邑为千hu;lun之可封霄城县侯,食邑千hu;邵可封临沮县伯,林子可封汉 寿县伯,食邑六百hu。开国之制,率遵旧章。”
羡之迁尚书令、扬州刺史,加散骑常侍。进位司空、录尚书事,常侍、刺史如 故。羡之起布衣,又无术学,直以志力局度,一旦居廊庙,朝野推服,咸谓有宰臣 之望。沈密寡言,不以忧喜见se。颇工弈棋,观戏常若未解,当世倍以此推之。傅 亮、蔡廓常言:“徐公晓万事,安异同。”
高祖不豫,加班剑三十人。gong车晏驾,与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 军檀dao济同被顾命。少帝诏曰:“平理狱讼,政dao所先。朕哀荒在疚,未堪亲览。 司空、尚书令可率众官月一决狱。”
帝后失德,羡之等将谋废立,而庐陵王义真轻动多过,不任四海,乃先废义真, 然后废帝。时谢晦为领军,以府舍内屋败应治,悉移家人chu宅,聚将士于府内。镇 北将军、南兗州刺史檀dao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召使入朝,告之以谋。 事将发,dao济入宿领军府。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为内应,其日守关。dao济领兵居 前,羡之等继其后,由东掖门云龙门入,宿卫先受chu1分,莫有动者。先是帝于华林 园为列肆,亲自酤卖,又开渎聚土,以像破岗,率左右唱呼引船为乐。是夕,寝于 龙舟,在天渊池。兵士进杀二人,又伤帝指。扶帝chu东阁,收玺绶。群臣拜辞,卫 送故太子gong,迁于吴郡。侍中程dao惠劝立第五皇弟义恭,羡之不许。遣使杀义真于 新安,杀帝于吴县。时为帝筑gong未成,权居金昌亭,帝突走chu昌门,追者以门关击 之倒地,然后加害。
太祖即阼,进羡之司徒,余如故,改封南平郡公,食邑四千hu,固让加封。有 司奏车驾依旧临华林园听讼,诏曰:“政刑多所未悉,可如先二公推讯。”
元嘉二年,羡之与左光禄大夫傅亮上表归政,曰:“臣闻元首司契,运枢成务; 臣dao代终,事尽宣翼。冕旒之dao,理绝于上皇;拱己之事,不行于中古。故高宗不 言,以三龄为断;冢宰听政,以再期为节。百王以降,罔或不然。陛下圣德绍兴, 负荷洪业,忆兆颙颙,思陶盛化。而圣旨谦挹,委成群司。自大礼告终,钻燧三改, 大明伫照,远迩倾属。臣等虽率诚屡闻,未能仰gan,敢藉品wu之情,谨因苍生之志。 伏愿陛下远存周文日昃之dao,近思皇室缔构之艰,时揽万机,躬亲朝政,广辟四聪, 博询庶业,则雍熙可臻,有生幸甚。”上未许。羡之等重奏曰:“近写下情,言为 心罄,奉被还诏,鉴许未回。岂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