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四(5/7)

周超为司马、建威将军、南义阳太守。转任庾登之为长史,南郡太守照旧。

太祖杀掉徐羡之等人以及谢晦的儿子———刚被任命的秘书郎———谢世休,逮捕了谢爵、谢爵的儿子谢世平和谢爵哥哥的儿子著作佐郎谢绍等人。乐礒又派人告诉谢晦:“徐羡之和傅亮二人以及谢爵等人已被杀。”谢晦于是先为徐、傅二人治丧,其后又给自己的兄弟儿子发丧,然后走出射堂,亲自给士兵们发放衣服。谢晦曾多次随高祖征讨,多次目睹高祖的用兵方略,因此这时安排指挥,莫不曲尽其妙。二三日之内,四方人众汇集,共得到精兵三万。于是谢晦上书说:

“下臣谢晦幸会有缘,承蒙高祖特别的照顾,外则参与朝政,内则谋划计策,历经艰难困苦,竭尽心智,赞助皇室大业,成为开国功臣中的一员,接受封疆土的赏赐。等到高祖病重时,我仍忠诚地执行先帝的命令,与故司徒徐羡之、左光禄大夫傅亮和征北将军檀道济等人一同伺候在先帝的病床前,跪着接受了高祖弥留时的圣旨,高祖把后事托付给我们。我虽然平庸,但深感先帝的恩德,时时勉励自己,送走先帝奉侍太后,竭心尽力。等到营阳王不守道德,自绝于国家时,朝野岌岌可危,担心发生大的灾难,我们几个人忠诚的考虑,不顾自身的安危,把陛下立为皇帝,再造皇室。皇帝乘势东下,不加怀疑,殷勤地慰劳我们,增封我们的爵位。这就是我们臣子的忠心为天地所鉴,远近万国的人民都明白皇上的真心。我们如果志在专权,不顾国法,便应该辅佐小孩做皇帝,掌握大权,又怎能让皇位空缺七十多天,等待陛下的到来呢?故庐陵王在营阳王在位的时候,屡次被猜疑,于是他积怨在心,侵主犯上,自取灭亡。皇天保佐我朝,该当我国昌盛繁荣,不废去昏君,国家又怎会兴盛?成人之美是《春秋》所称颂的,树立皇室,安定天下,是做臣子的职责。耿。。不把贼留给君父,我又有什么对不住宋国的呢?况且我们今日的矛盾正是兄弟相争所致,灾祸产生形成于畏惧和逼迫,天下人所见,又岂能诬陷。

“我身为封疆大臣,能力低劣,但诚心工作,不敢松懈,无论大事小事,必定首先启告朝廷。平息清除蛮人反叛,安宁境内,把弟弟侄儿们留在京城,让他们一同侍候皇上。陛下遵守先帝遗令,和我家结为姻亲,我家的小孩也得到皇上的非常待遇,嫁女儿时,全家护送。臣子我侍候皇上的心意,已到了这步田地。大臣徐羡之总管朝政,辅佐三朝,年老力衰,请求退职,多次上书,但皇上对他非常照顾,不允许他离职。臣子傅亮管理朝中监察要事,他日夜小心尽责,恭谨诚敬,坚定地遵守道德和法律。他们都是大宋的重臣、国家的柱石,但是奸臣进谗,卑鄙地制造国家的矛盾和混乱,皇上因此发怒,判处他们的死刑,而且还殃及到我的家门,使同时受到屠戮。虽然目前我还不知道檀道济的情况如何,但按常理推断,他不会独自安然无恙。先帝临终托付于朝廷重任的大臣,被佞幸奸臣消灭,忠心耿耿的宰相也免不了全家被诛。陛下正当青春年华,刚开始处理朝廷政事,人们的真情虚伪,还没有完全清楚明白。王弘兄弟轻浮躁进;王华残忍猜忌,利用手中的大权,先除去执政的人,然后实现他的野心。天下的人,知道或不知道的,哪个不为之痛心疾首、悲忿万分呢!

“我们这些人被先帝委以重任达二十个春秋,小心谨慎,没出丝毫差错。而刚开始侍奉皇上只有这么短的时间,却遭到如此悲痛的惨遇。不知是先帝不了解我们的好坏,还是陛下您没有体察出我们的忠心。去年年底,我派出的人回来,带了一些朝中人士和殿中将领的书信,都说双方的矛盾已形成,必定会有今日征讨的事情发生。我一片好心期待,没有二心,没想到奸臣暗中作了手脚,正义的人难以保存,忠良的人在朝中被杀,愚臣我也将被袭击,到彦之和萧欣便在附近准备攻击我们。从前白公作乱,叶公便拿起了武器;恶人在朝中横行,赵鞅便回都讨伐。我一则和皇室是亲近的亲戚,二则是本朝的荆州总管,见到朝庭如此,怎么能漠然不顾,辜负先帝遗托的恩德!所以率领将士,修治船只和武器,等到奸人来到这里时,我便迅速消灭他们。如果上天保佑我大宋国,便叫我们正义之师获胜,顺流东下,除掉那三个奸人,为冤曲的忠臣们申冤昭雪,然后我再到朝廷谢罪,即使是油煎火煮、斧刀杀头,我也毫无怨言。我诚恳地希望陛下能缅怀先帝临终前托付的旨意,近想元嘉初年我奉戴你的忠心,那么小臣我的忠心,仍然可以体察。我写这檄文时,哽咽悲痛,其中言语不能表达我的全部感情的万分之一。”

太祖当时已宣布戒严,各路讨伐大军已相继出发。尚书省给荆州下文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