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七十五(6/7)

些取义舍生的人物尤其如此,臣下深思先贤的话,常想在哪个地方报恩皇上,使自己活着能实现心愿,死得其所。如果让我得到重重的俸禄,占据光荣的职务,穿着狐皮衣服,坐着熊皮椅子,但无补于朝廷,确实内心不安。当今敌国正虎视耽耽,为了国家免除战争和种种祸乱,对它们都应有所防备,前一段时间老天还不讨厌战乱,胡人轻兵南犯,戎狄贪心不厌,常常想乘我国的空隙。如果敌人给我国带来骚乱,中原战火频繁,或者敌人远去,又来侵略边疆,加上秋高马肥,胡马南来,应早早准备,不致敌人抓住机会。臣下每日要想几遍,常想怎样报答国家,不论大小,只要有机会,哪怕是偏远的地方,如果能有用武之地,则必定尽力而为。至于经管军事和行政事务,主管国家军队,是我才能不能胜任的,也是我内心不愿意做的。陛下了解我的情况,我不敢当。至于彭城军府中事务,希望皇上托付给我。况且我本来就是皇上使唤的,不希望宰相的职务,只想当一州刺史,则我一定安心,愿陛下明白我的心,一定同意我的请求,那么里外都很满意,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恩德。”

孝武帝又不同意,王僧达三次上疏,孝武帝不高兴了。让他当了征虏将军、吴郡太守,一年之内,五次贬官,僧达更加不得意。

吴郡城西西台寺里面有很多很富的和尚,王僧达屡次派人向寺中索要财物,派主簿顾旷带手下壮士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荆州和江州反叛时,朝廷允许王僧达增加手下士兵一千人,但王僧达却建立三十个小队,每队八十人,共二千四百人。又在吴郡建立自己的豪华住宅,多次使用当地公家壮丁。因此事被免官。当初王僧达当太子洗马官,在东宫里服务,喜爱一个士兵叫朱灵宝的,在出任宣城太守时,灵宝已长大成人,王僧达伪装灵宝已经死亡,让灵宝顶替宣城左永之的名额,再注籍为自己的儿子。为灵宝改名元序。启告文帝用灵宝为武陵国典卫令,再用他为竟陵国典书令,建平国中军将军。孝建元年(454)春天,事情暴露。他便被禁锢起来。王僧达上疏认错说:“这些都是因为我不能依顺陛下左右的人,谄媚当权人物所致。”孝武帝更加愤怒,王僧达族侄王确是个青年人,长相非常好,王僧达和他很相好,王确的叔父王休当永嘉太守,将带王确到那里去,僧达逼迫他留下,王确知道他的打算,避而不见。王僧达大怒,暗地在自己屋后挖了一个坑洞,想引诱王确来话别,乘机杀死他埋掉。他堂弟王僧虔知道这个阴谋,痛骂他,他才作罢。御史中丞刘王禹上疏请逮捕王僧达治罪。孝武没同意。

孝武帝三年(456),他调任太常官职,王僧达尤其不快活,过些时候,上疏请解除职务。疏文说:

“我自己反省自己,觉得才能低下,青年时代缺少从政经验,加上过去常发病,几年中病得很厉害。平生的主要心愿,是想闲居家园。先帝追思先人的功劳,让我过早地得到荣誉。以前我也认为穷困的亲戚需要赡养,所以改变平生的打算,进入官场,有一年多。不久又升任太子舍人,几乎不需要在宫里值班,然而,我确实没有什么功劳享受先皇恩宠,无功受禄,所以自己反复思想,多次启禀皇上,终于被允许,让我复归家园。不久,又被推荐为太子洗马,可谓皇恩优厚。当拜官的时候,说有一郡缺一太守,应该有人去做。恰遇琅王牙王改换官职,即被皇上命令作文书,殷勤宠待,叫我准备好随从他。灵宝往年散失在长溪,上感皇恩深恩大德,低头铭记光荣的恩宠。但臣下突然灾难降临,姑且看视关心灵宝,便被逮捕拷问,我当时详细地上奏事情的经过。在宣城任上,极为紧张,二月份到官,冬天便遇到魏人向南侵略,臣下惭愧,作为皇上信任的大臣,深感要报答皇上的厚恩,要求从那里回来,保卫宫城。当我回来时,我军已赶走了敌人,我在宣城时间不长,所得的俸禄已用完了,正准备穿上农民的衣服,回家种地,但宣城的人民到首都来请求我再回宣城。那时皇上下了命令,和我的已死的堂兄僧绰都让我留在京城,但我多病不能做什么大事,粗野无知,又上疏苦苦哀求再次回任宣城,还未回去,我的哥哥王锡突然去世,我请求回家奔丧,皇上允许我以郡守的身份回到首都,时间不长,又调我任义兴太守。臣下自皇上即位以来,凭着皇上的恩德,想多为朝廷效劳,建立一些功业。但从任职以来,却没有做出一点成绩,患病已久,更没有值得别人赞扬的地方。反而生性喜欢游山玩水,喜欢养鸡钓鱼,说到做官的道理,总是不得要领,所以只能安分守己,时刻谨慎,确实是由于有些亲戚需要供养,某些衣服还未准备,东边的郡太守俸禄太轻,西州刺史的收入较多的缘故。并且当时反复的陈述我的情况,和开始时的想法一样,请求委任江湘远州刺史,以便一二年中,弄些积蓄,为的是退休时候,粮食和药物能得到保证。皇上同意我的请求,我马上就得到提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