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延气(3/3)

民见状,带领军头段志玄从高处快马杀下。只见李世民手握双刀,冲到宋老生身后,左砍右劈,连杀数十名敌军,两袖之中灌满了敌军鲜血,两把刀也砍缺了。好个李世民,只把血水一洒,换过军刀,又冲入敌军之中,奋勇杀敌。段志玄等人,紧跟李世民,以一当百,杀得隋军旗倒人乱,马翻人仰。李世民又命军士高声呼叫:“宋老生已被活捉了!隋军还不赶快投降!”已被李世民杀得丧了胆的南门隋兵自不待言,就连城东正和李渊杀得难解难分的隋军听见喊声,也顿时没了斗志,慌忙退回城中,而他们的主将宋老生的一支孤军却被关在了门外。宋老生被李世民和李建成两头堵住,走投无路,便跳下城壕以求一死。正赶上刘弘基赶到,一刀把宋老生砍成了两段。霍邑一座孤城,随即被攻破。这一仗的胜利,首先应归功于李世民,正是他英勇冲杀,正是他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鼓舞了其部下的士气,震慑了敌胆,保证了战斗的胜利。领兵将领的模范行动,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至于关心和体恤部下,那是古今许多将领都有深刻认识的,这里讲一个关于李世民的故事:李世民征讨刘武周途中,为了不给刘武周得力部将宋金刚以喘息之机,曾亲自统兵,一昼夜行军二百多里,唐军都已人困马乏,但只追上小股敌军,并未追上宋金刚大队。众将士请求稍做休息,李世民不允许,又带兵猛追,终于追上了宋金刚大队。敌军边战边逃,唐军紧迫不舍,经过八次交锋,唐军斩杀、俘虏了数万敌军、除宋金刚只身逃脱外,贼兵全被解决了。这时,李世民已是三天没有解过衣甲,两天没有吃任何食物了。因为是急行军追敌,军中没带食物,只有一只羊,李世民下令把羊肉煮汤,分给众将士吃了,自己却什么也没吃。众军深受感动,又强忍饥饿和疲劳,迫到介休,再败宋金刚。李世民把仅有的羊肉分给众将士吃,东西虽少,却极大地激励了士气,这就是李世民了不起之所在。还有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刘备有一行动,与李世民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刘备带着十几万百姓,三千军马撤出樊城,向襄阳退去时,被曹操的大军迫杀,溃不成军。张飞领兵杀开一条血路,保护刘备向东逃去,可是他的夫人、儿子以及部下军兵都失散了。亏得赵子尤碰见甘夫人,救下了甘夫人后,又杀入敌军之中,东拼西杀,找到糜夫人和刘备的儿子阿斗。糜夫人受伤,无法再逃,把阿斗托付给赵子龙,自己投井而死。赵子龙把小阿斗放在怀中,又提枪杀出曹军重围,枪挑剑砍,杀死曹军将领50 多名,硬是从百万曹军中把阿斗救了出来。当赵子龙见到刘备时,两人都哭了起来。等喘息稍定,赵子龙诉说了救阿斗的情形,然后解开衣襟,把睡得正香的阿斗,双手交给刘备。不料,刘备却把阿斗往地上一扔,说道:“为了你这个小孩子,差点损失我一员大将!”赵子龙慌忙抱起,流泪拜见说:“我赵云哪怕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主公啊!”刘备这一扔,说明他把部将看得比儿子更重,这种感情,不但令赵子龙感激不尽,终身为其效命,对全体将士也是极大的激励和安慰。刘备的言行,和李世民的行动一样,具有无比巨大的力量。本文还谈到训练和教导问题,这一点自然十分重要。不经训练和教导,何谈士气?前秦苻坚依靠临时强征的兵去打仗,所以不战而溃;刘牢之统领训练有素的北府兵去杀敌,自然是攻无不克。前秦和东晋淝水之战已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无须再多作分析。孙膑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军队的士气问题,深刻而全面,对后人很有启发。今天我们正在从事伟大的建设事业,这如同一场激烈的战争。我们要和世界各先进国家竞争,不但要赶上他们,还要超过他们。在这场竞争中,也必须有一股气——民气、士气、志气,要有一股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志气,要有一股“外国人做到的,我们要做到,外国人没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的志气。近些年来,我们有些科技人员,有些企业,就是凭着这种“士气”,攻下了一道道难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但也有些企业,就是缺少这种精神,而自甘落后,甚至放弃自己的强项,去求人施舍,看人眼色,任人宰割。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该大声疾呼民族的“士气”,痛斥那种不争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