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经脉(6/7)

,绕过阴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行的经脉,从缺盆下腋,沿着胸部过季胁,与前支脉会合于髀厌中,再下沿大腿外侧,下行至膝外缘,下走外辅骨的前方,直下至外踝上方的腓骨凹陷处,出于踝前,沿着足背,出足小趾与第四趾之间。另一支脉,由足背走向大趾之间,沿着大趾的骨缝,至大趾尖端,再回走穿过爪甲,出三毛,与足厥阴肝经相接。由本经脉气所发生的病变,就会感到口苦,时常叹气,心胁作痛,身体不能转动,重者面有尘色,全身肌肤失去了润泽,足外侧发热,这叫做阳厥。本经主骨所生的病症,有头痛、下颔痛、眼外角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自汗出、寒战、疟疾,胸、胁、肋、髀、膝以至胫骨、绝骨、外踝前以及诸关节都痛,足第四趾不能活动。象这些病,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就从本经取治。本经的实症,是指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本经的虚症,是指人迎脉反比寸口脉小。

肝足厥阴经脉,起于足大趾丛毛上的大敦穴,沿着足背上侧,至内踝前一寸处,向上至踝骨上八寸处,交叉于足太阴脾经的后方,上膝弯内缘,沿阴股,入阴毛中,环绕阴器二周,至小腹,夹行于胃部,上行属肝,下络于胆,再上通过膈膜,散布于胁肋,从喉咙的后侧,入喉咙的上孔,联系眼球深处的脉络,再上出额部,与督脉会合于头顶中央之百会穴。它的支脉,从眼球深处脉络,向下行于颊部内侧,环绕口唇之内。另一支脉,又从肝脏通过膈膜,上注于肺脏,与手太阴肺经相接。由本经脉气所发生的病变,会出现腰痛,不能俯仰,男人阴囊肿大,女人少腹部肿胀,病重的咽喉发干,面上如尘,脱去光泽。本经主肝脏所发生的病症,有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尿、小便不通等。象这些病,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不实不虚的就从本经取治。本经的实症,是指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一倍;本经的虚症,是指寸口脉反比人迎脉小。

手太阴肺经的脉气竭绝,皮毛就会焦枯。手太阴肺是能够行气柔和皮毛的。所以,气行不畅,就会使皮毛焦枯;皮毛焦枯,就表明津液耗损;津液耗损,就会伤及肌表;肌表受伤,就会使皮枯毛落;毛发脱落,就是肺经脉气先死的征象。因为肺在五行属金,丙丁属火,火能胜金,所以肺病在丙日危笃,在丁日死亡。

手少阴心经的脉气竭绝,脉道就会不通;脉道不通,血液就不能周流;血不周流,面色就无光泽;面色无光泽,就是血脉先死的征象。所以,心病危笃于壬日,死亡于癸日,因为心在五行属火,壬癸属水,水能胜火。

足太阴脾经的脉气竭绝,那经脉就不能滋养肌肉。唇舌是肌肉的根本,经脉不能滋养肌肉,肌肉就不滑润;肌肉不滑润,人中部就会肿满;人中肿满,就会出现口唇外翻;口唇外翻,就是肌肉先死的征象。所以,脾病危笃于甲日,死亡于乙日,因为脾在五行属土,甲乙属木,木能胜土。

足少阴肾经的脉气竭绝,就会骨枯。因为足少阴是冬脉(即肾脉),它伏行深部濡养骨髓,所以如果骨髓得不到肾气的濡养,肌肉就不能贴附于骨骼了。骨肉不能相结,肌肉就会软缩;肌肉软缩,牙齿就显得长而枯燥,头发没有光泽;头发没有光泽,就是骨已先死的征象。所以,肾病、骨病一般戊日危笃,己日死亡,因为肾在五行属水,戊己属土,土能胜水。

足厥阴肝经的脉气竭绝,就会使筋拘急痉挛。因为足厥阴经是属于肝脏的脉,肝脏外合于筋,而各经筋又聚于阴器,向上联系到舌根,所以,如果肝脏不能营养于筋,就会出现筋缩挛急;筋缩挛急,就会牵引舌卷与睾丸上缩。舌卷与睾丸上缩,就是筋已先死的征象。所以,肝病一般危笃于庚日,死亡于辛日,因为肝在五行属木,庚辛属金,金能胜木。

如果五脏阴经脉气全都竭绝,就会出现目系转动,目系转动就会觉得眼晕。眼晕就是五志先死的征象。五志既已先绝,那形体一天半就必然死亡了。如果六腑阳经的脉气全都竭绝,就会出现阴阳分离。阴阳分离,则腠理不固,精气外泄,绝汗必然流出。凡出现这种情况的,必是朝发夕死,夕发朝死。

十二经脉,都隐伏在体内而行于分肉之间,很深,在体表看不到。所能看到的,只是足太阴睥经在经过内踝时无所隐蔽的缘故。诸脉在浅表而常可见到的,都是络脉。在手足六经络脉中,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大络,分别起于五指之间,上合于肘中。饮酒的人,其酒气随卫气行于皮肤,先充于络脉,使络脉满盛。这样,卫气均平,营气满盛,经脉也就大盛了。人的经脉猝然充盛,都是邪气侵袭于内,留在经脉本末里,聚集不动,可以化热。如果浮络不坚实,就是有病邪侵入,经气虚空,不与一般无邪之脉相同,由此即可知道哪条经脉发生了病变。

雷公问:怎样才能知道经脉与络脉的不同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