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芳踪难觅(3/10)

们边吃边谈,说起燕王称帝后,大杀建文旧臣的残暴,无不叹息。

当晚万古雷回了旅舍,第二天一早去承恩寺探望道衍法师。法师刚上朝归来,听说他来了,忙命沙弥把他引到方丈室。

万古雷一见法师,深深一揖。

道衍法师道:“不必多礼,这一向到哪儿去了?让老衲好生挂念。”

万古雷说了天豹庄、天豹镖局的情形,道衍法师不断点头,末了道:“贤侄正该如此,上次离别,老衲说过,军中失去一员大将,江湖上多了一位义侠,此乃苍生之福。”

万古雷道:“师叔怎不还俗治国?”

道衍法师微笑道:“老衲顺天运助燕王成就帝业,如今已经成功,老衲就该功成身退了。想当初,老衲也并非为了做官。如今老衲任僧录司左善世,正六品,掌管佛教事宜。皇上并不亏我,意欲让老衲还俗,赐宅第美女,老衲拒不收受,只住在寺中。所赐金帛财物,老衲部散给亲族乡人。老衲本意顺天行事,并非贪图功名,贤侄总该知晓了吧!”

万古雷叹道:“师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成后若居寺庙,千古再无第二人!”

道衍法师淡淡一笑:“贤侄谬赞。”

万古雷道:“朱兄呢,现任何职?那李景隆听说并未治罪,反封了高官。”

道衍法师道:“李景隆在诸功臣中受封最高,授最高爵衔,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朱能封右柱国,低于李景隆,贤侄听了一定出乎意外!”

万古雷惊道:“竟有此事!他李景隆…”道衍法师道:“其实也不奇怪,李景隆暗中助皇上成就大业,功不可没!”

万古雷目瞪口呆,摇头叹息,又道:“方天岳、孙锐锋两位现任何职?”

道衍法师道:“方天岳本想任锦衣卫掌印,但皇上任用了纪纲。此人生性冷酷,杀人如同儿戏,皇上用其诛除异己,兔死狗烹,今后必无好下场。方天岳官封都督佥事,在前军都督府任职。孙锐锋在江西都司任都指挥同知,受前军都督府统辖,去年十二月因抓捕公冶子明一家不力,被方天岳奏禀皇上免职…”

万古雷不禁瞠目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

在开封府一家酒楼上,那姓郑的汉子对开封双义说的一番话,原来牵涉到的人就是方天岳。那么派往饶州捉拿娇娇的,是方钟岳和陆北秋。方天岳在暗中一直挑拨自己与孙锐锋的关系,现在又整治孙锐锋,捉拿娇娇一家十分卖力,竟是个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

道衍法师道:“你为何不说话,感到意外是不是?孙锐锋被免职,情形如贤侄一样,都是因为公冶一家的的缘故。须知建文帝下落不明,皇上寝食难安,暗中派心腹大臣四处访查,而伴随建文帝逃亡的就有公冶勋,因之捉拿公冶一家至关重要。也许公冶子明知道建文帝下落,另外关押着公冶子明一家,可以迫使逃亡藏匿的公冶勋向朝廷投降,交出建文帝。所以谁捉拿公冶一家不力,谁的官职就保不住,方天岳正是利用这一点,让孙锐锋丢官的。”

万古雷道:“建文帝不过逃得一死,皇上又何必赶尽杀绝,放他一条生路也无妨呀!”

“错了,建文帝是太祖皇帝立的皇太孙,继承大业顺理成章。燕王说来说去在世俗眼光中仍逃不了一个‘篡’字,因之建文帝可以随时东山再起,名正言顺,是以皇上十分顾忌。为何对不降的建文旧臣要搜捕追杀,原因也在于此。所以,皇上决不会让建文帝藏匿民间。”

万古雷叹了口气,话题一转,把在开封听来的消息说了,说那姓郑的不知为了什么要向方天岳报仇,可惜当时没有向他们打听。

道衍法师道:“若不是老纳奏禀皇上,方天岳挑拨离间、任用亲戚排斥异己,他今日的官恐怕做得还要大些。”

万古雷道:“小人得势,古之有之,我总算亲眼目睹。对了,燕北三杰、关中四剑、原王宫卫队两位总教习石宏、黄浩东现在何处?”

道衍法师道:“关中四剑等跟随徐王妃、世子殿下来到京师皇宫,但宫中内卫由太监执掌,四剑请求外调,在京卫任职,受前军都督府统辖,季国盛等则在江西都司,此次捉拿公冶一家失职,也被免去了官职。方天岳说他讲私情,推病不到饶州。他们大概也回北平府去了。”一顿又道:“方天岳已受命捉拿公冶一家,听说他已前往江西都司坐镇,老衲也为公冶一家担忧,贤侄有他们的消息吗?”

万古雷长叹一声:“没有,小侄正苦苦寻找,也不知他们藏到哪儿去了。”

道衍法师道:“老衲知道贤侄与公冶女公子的交情,人之为情,不惜赶汤蹈火,贤侄今后当谨慎对付方天岳,尽快找到公冶一家。”

万古雷道:“多谢师叔!”一顿,又道:“燕王不失为明君,登天子位后,何以这般大肆屠戮,愚侄为此不安,早知如此…”

道衍法师道:“屠戮建文旧臣确实过份,当年燕王再度出师,直袭京城之际,老衲曾求告殿下,若是进了京师,大儒方孝孺定不会投降,望殿下不要杀他,以令天下读书人齿冷。但殿下因他不降还是灭了他九族,连他的学生也不放过,成了诛十族。此举让老衲惋惜不已,但也无可奈何。一切皆为天定,此乃劫数,人力难以挽回。皇上雄才大略,虽有瑕疵,冶国必有建树,贤侄不必忧虑。”

万古雷道:“建文帝仁厚,宽以待民…”

道衍法师接话道:“此乃天意不必多说。”

万古雷换了话题:“郭剑平兄、曹罡兄去了哪儿?若在京师,当去拜望。”

道衍法师道:“听说他二人被派往云贵,是云南还是贵州不详,受右军都督府节制。”

万古雷又坐了一会,告辞出寺。道衍法师亲自送他到大门,互道珍重而别。回到六顺巷,把打听到的消息说了。

宫知非道:“你再到饶州一带打探打探,那方天岳既然专程前往捉拿他们,不捉到怎会罢休?我老爷子仍坐镇京师,你就快些去吧!”

万古雷当天下午就离开京城。

万古雷来到了池州府,照例住店打尖。

他在城中转了转,见“杏花楼”门面豪华,便走了进去,直上二楼。

迎面墙壁上龙飞凤舞题着一首诗,仔细看去,却原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字的人自号酒翁,一笔字挥洒自如,写得实在不错。

他在靠窗处坐下,客人只上了三成,小二立即笑盈盈来招呼,见他注意墙上的字,便道:“客官是初次来到池州吗?”

“不错,是头一遭来!”

“墙上所书之杏花村,就在西郊,杏花村是天下闻名之村,酒也香遍五湖四海,客官不妨来上一壶,包客官赞不绝口!”

万古雷一笑,来了兴致,道:“原来诗中之杏花村在贵地,那自该尝一尝这名酒,就来上一壶,再来四个拿手菜…”

小二走后,他又瞧墙上的诗,越看越觉得字写得苍劲有力,堪称上品。

此时小二送了个拼盘来,见他还在观赏字,便笑道:“客官读书人,一定赞赏酒翁的字,来小店吃喝的文士,无不交口称赞。有的说,小店酒乃本地一绝,这字也为一绝。”

万古雷道:“这字确实写得好,这酒翁是本城的才子吗?”

小二笑道:“他哪里是什么才子了,也不知从何处来,不过是个落魄的糟老儿罢了,他去年来小店吃喝,无钱付账,便说墙上题诗以充酒资。敝东家看不起他,便说先试试他的字如何,叫拿了笔墨纸来,他一挥而就。楼上食客中有懂行的,齐声夸奖这位老兄的字好,敝东家这才让他在墙上题诗冲账。”

“这位老人家想来已离开此地了。”

“他确实离开过本城,但前几天又回来了,每天在大街上摆个写字摊,只要酒钱够,他便不肯再写,就是加了银两也不写。客官你说怪不怪,哪有卖货拒收好价钱的?”

“啊,这么说,他还在摆摊?”

“不会,怕早收摊了。隔三岔五他就来小店吃喝一次,倒也不欠银两。他来后若听人赞美他写的字,也不出声接话,一个人自斟自饮,若有人邀他喝酒,他先声明不写字…”

正说着,小二一指楼梯上:“喏,说曹操曹操到,他又来喝酒了。”

万古雷侧目看去,只见一白发老翁,身躯瘦削,中等个,一身青布衫,缀有几个补钉,但洗濯得干干净净。他虽老迈,精神却十分健旺,只是那双虎眉和那双鹰眼,有几分乖戾。

他目不斜视,到窗边觅桌坐下,与万古雷中间隔了一桌。

小二笑嘻嘻走过去道:“酒翁来了,是不是照例来三壶酒,两盘菜…”

言未了,万古雷起身抱拳道:“老人家,久仰大名,在下恭请老人家同桌一叙如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