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判断敌人的战力。
这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是一桩大学问。李靖是此中高手,徐茂公虽不及李靖,但是此其他人高明多了,所以他的估计,总不会差得太多。
李世民道:“他既有这么强大的实力,为什么前次在长安不调来呢?那时若能将这股实力放在身边,足取天下而有余了。”
徐茂公道:“这正是他的谨慎处,也是他的失败处。当时在长安,谁也想不到世局变幻会如此之快,谁都不肯投入全力,因为那时谁最强,谁固可占据长安,却要成为众矢之的,要面对天下每一处反对的力量。李密不笨,他宁可把自己的实力放在金墉,而拿瓦岗的这一批人出来打头阵,因为他心中也明白,我们这些人只是为了江湖义气而拥护他,毕竟是靠不住。”
李世民一叹道:“既欲有天下,又存着私心,怎么能成功呢?这种想法实在太笨了!”
徐茂公也叹道:“为天下而不存私心如殿下者,举世又有几人?所以我们才一心一意归于殿下之门…”
李世民不想再谈下去,因为深入下去,又要触及他们兄弟不和的事,尽管李世民口中不承认,但心中何尝不明白,自己在建成元吉眼中,是根芒刺,因此,他考虑了良久之后才道:“用拖的战略能收功吗?”
徐茂公道:“这个微臣可以保证,等药师援军一到,我们就可以雷霆之势,摧枯拉朽,直取金墉。”
李世民道:“李密会让我们拖吗?”
徐茂公笑道:“他当然也知道拖下去对他有害无利,但是他也不敢全力进迫的,因为他更不是那种舍得拼命的人,他一定会想别的方法来对付我们。”
“还能有什么方法呢?”
徐茂公道:“这就难说了,可行之途颇多,比如说,设法去策动窦建德或王世充配合发难,叫我们首尾难以兼顾,或者是设法在京中活动,找人拉我们的后腿等等。”
李世民道:“京师里也能找到人拉我们的后腿吗?”
徐茂公微笑道:“殿下,只要朝中有人不希望我们战事胜利,就会找很多机会来做这种事。”
李世民道:“我只是不知道如何扯后腿法?”
徐茂公道:“那方法太多了,比如说在圣上面前进谗啦、故意阻滞我军的粮草补给啦、在我军后方散布谣言啦。还有,就是唆动一些江湖人,趁火打却,抢取军饷,毁坏粮秣等…”
李世民一惊道:“这倒是不能不防,军师,可有良策来预防这些扰乱呢?”
徐茂公道:
“那要看殿下决定采用那一种策略了。”
李世民道:“既是缓攻于我有利,我自然采取拖的策略,只不过我倒不是为了保全实力,而是珍惜我大小三军的生命。
他们不是我的而是属于大唐的,能够避免无谓的牺牲,我必然应该遵从的。”
徐茂公道:“殿下具此仁心,当必能使四海归心。既然大战略已定,其余细节,微臣自会与秦元帅磋商,无劳殿下操心了。”
秦琼道:“其实殿下即使打算急攻,微臣也不会同意的,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殿下虽然受命监军,但微臣为三军之帅,行止决定,微臣仍有全权。”
秦琼一向是很和易的人,此刻突然说出这种严重的话来,使得李世民大为吃惊,连忙避席长揖道:“元帅,自从出军以来,我一向尊重元帅的决定以及军师的建言,元帅莫非对我有什么不满之处吗?”
秦琼道:“没有,殿下仁心慈怀,以天下为重、生民为重,因此才能得到微臣等的爱戴,只是殿下还有一点未能放开,就是每因私情而害大义。”
李世民更为惶恐地道:“我始终不知道自己做过这种事,尚请元帅多作赐诲。”
秦琼道:“微臣不敢当,而且殿下也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只是殿下心中,常有手足之情的顾忌,像这次伐李密,殿下明知是东宫的阴谋,却仍要多方辩解,明知时机不当,仍然要考虑再三,才能作决定。这是很危险的事,设若殿下处处都要将私情置于天下之上,其结果必将是众叛亲离,人才求去…”
李世民汗流如雨地道:“是!是!元帅指点极是。”
秦琼又道:“老实说,我们这些弟兄之所以投向大唐,完全是因为药师兄的关系,他手中挟有举足影响天下大局的雄厚实力,更推拒了他义兄虬髯客隆情深惠而来扶助殿下,我相信他的抉择,才一起投了过来,既不是为圣上,更不是为了东宫太子,也不是为了权势富贵。我们不管去扶助那一个人,所得的重视也会此此刻更多。”
李世民只是连连点头道:“是!是!世民对各位的鼎力相劝,一直是十分感激。”
秦琼道:“殿下,我们不是为了要你的感激而来的,我们是为了天下百姓,连年兵灾不断,百姓们实在太苦了,我们只想扶持一个有为的明主出来,一统江山,好好地为生民谋福利。”李世民这:“是!世民与各位也是同一心愿。”
秦琼道:“微臣相信殿下是抱此存心的,但微臣要很放肆地说一句不该说的话,圣上实非明君,东宫尤非圣君之选,我们都寄望于殿下,殿下既以天下为己任,就该当仁不让,为所应为,绝不可拿千万人的期望来做人情,更不可以天下为酬,以全私情。”
这番话说的太严重了,李世民简直坐立难安,再看看帐下诸将,每个人都盯着他,等待他作个明白的表示,不禁更为惶恐,呐呐地道:“世民愚昧,请求赐诲。”
秦琼却不放松他,紧逼道:“殿下若是只会说这句话,微臣等保唐也只到此为止了,帅印留在案上,微臣请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