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想起当地除却豪家宦门的佃户外,下余多是老弱妇孺,再像项明那样好手势难找到。转眼春荒,粮不够吃,如何还敢添人,虽然偶有朋友接济,今冬柴米这样昂贵,靠人的事岂是善策?正愁急间,忽接舅父崔项来信,得知堂兄现任奉先县令,婶母依然康健。两家都盼他夫妻前往相聚,情意甚厚。有这两家亲戚可依,心虽略放。想起项明被官差抓去,仍是难过。每日均盼丈夫回家商计,并作项明万一能够逃回之想。先在门前眺望便为此事。
杜甫听完前情,好生愤恨。杨氏再三温言劝说,才去安歇。
第二日一早,杜甫把高适所赠银两带了一半在身旁,骑上飒露马,由城外寻到城里,四处访问项明的下落。到第四天上才打听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十日前命手下偏将来京进贡,并送杨氏五家礼物。事情刚完,抬送贡品礼物的夫役突然逃亡了好几十。那偏将因要抬送大批布帛、兵器回去,仗着杨家势力,立逼当地官府要人,限期又紧,非但寻常百姓遇上抓夫役的官差不能幸免。稍差一点的豪家佃户也被抓去了好些。只两天工夫便把夫役抓齐,赶了回去,料知项明也在其内,只得罢了。
杨氏见项明再来己是无望,力言来日大难,纵有崔、杨两家至戚可依,官都不大,年荒世乱,前途难料。要杜甫早打主意,莫与城中友人断了来往。杜甫留杨氏一人在家本不放心,近又怀孕,更恐过劳。知道邻妇两个儿子均早应了征役,年老无依,便把她找来,与杨氏做伴,助理家务。杨氏虽愁缺粮,因见邻妇贫苦,丈夫又不放心,也就依了。
杜甫此外无路,只得又往城内作客,过上十天半月才回家去看望一次,东食西宿,并无定所,开头还有现成马骑,后因草料太贵,马又被一贵官看中,托人来说。杜甫见对方意欲倚势强买,心中有气,将好友所赠的爱马转卖与人也非所愿。知道自己决保不住,便拿去转送给汝阳王李。杜甫虽然无马可骑,李-回赠银米却颇丰厚,估计足可度岁,直到明年春荒衣食均可无虑,忙将其他礼物一齐送回,在家中住了几天。正觉时近隆冬,天会这样温暖,忽然连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雪。雪住以后天便奇寒。本来不想进城,无奈李-十一月底寿日,左丞韦济邀了一些朝士要作消寒之会,也早说好,不能失约。杨氏见积雪凝寒,路更难行。虽不放心他去,因杜甫回时与人约定,力言无妨,非去不可,只好给他多添了两件衣服。
杜甫头戴风帽,身穿重棉,刚离家门,虽觉天寒风冷,尚未在意。等上了进城大道,偶然一脚踏空,沙的一声脚便深陷雪内,人也几乎滑倒。越往前走越费事,风势又大,身上早无余温。脸和刀刮一样生疼,双手稍由袖中伸出,便冻得刺骨。最难受是晨旭初上,寒钊凛冽,雪花映日,刺目难睁。一阵连一阵的西北风吹得人举步皆难,常被逼得倒退。稍不留意便把气闭住。勉强挣扎了一段,仿佛骨髓都要冻凝。实在无法上路,只好退回。到家略微喘息,杨氏又给他冲了一碗姜汤喝下,才得缓过气来。
午饭后,夫妻二人正在围炉闲谈,狂风呼呼中,微闻门前雪地里入声嘈杂。宗文忽然冻着一张小脸跑进,喘吁吁道:“张尚书派人来接爸进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