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6章理想国(3/3)

妃看到杨悦一直在沉思,显然没仔细听自己所讲,出言问道。

杨悦笑道:“我在想,孔夫子的‘大同’能不能实现。”

燕德妃与徐充容二人对视一眼,笑了起来。显然二人针对这个问题,以前已经讨论过。

“似乎不太可能实现。否则为何舍‘大同’,而追求‘小康’?”燕德妃笑道。

杨悦不由一怔,没想到二人有这等见识,一时辩瘾大起,反其意而论道:“也不见得。以德治或许不能,以法治或许能实现?”

杨悦想到后世的注重“法”治,与这个时代的“德治”正好是两个相反的概念。

“法治?”燕德妃笑道“‘德治为本,法治为用’。治理国家怎能舍本逐末,不用德治而用法治?”

“舍本逐末?法治如何是舍本逐末?”杨悦说道“战国之时,秦国以法治国,终于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岂非最好的例子,以法治国才会更加强大。”杨悦十分想用后世的“法”治例子来说服,可怜不能。只好用古代的例子说事儿。

“暴秦?”不只燕德妃,便是徐充容也大大地摇起头来。

“秦以酷刑暴民,因而传二世而失天下…”

“前隋不也只传二世,岂是法治之因?”杨悦不服地说道“何况秦始皇统一全国,建郡县,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难道不是秦国之功?”

燕德妃与徐充容一时无言相对。

“秦皇之功又岂是只此一个,统一文字,才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统一度量衡…”

燕德妃与徐充容面面相觑,心中暗呼杨悦所说不对,但却无以辩驳。目瞪口呆地望着杨悦侃侃而谈。

其实杨悦的谈论早已偷换了概念,燕德妃与徐充容这两个古代美女,向以“纳言”为标准,那像杨悦这般“巧言令色”

杨悦见二人哑口无言,正在自得。

却听一个声音大笑着走进来:“你刚才所说,虽然有些道理。但并非说明只用法治便能使天下大治。”

三人转头去看,见是李世民。

“圣上。”燕德妃与徐充容起身行礼,齐声叫道。

杨悦起身行礼,说道:“何以见得?”

“答案便在这篇《礼运》之中。”李世民笑着坐下来,拿过杨悦面前的《礼记》,翻到《礼运》的中篇,说道“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刑肃而俗敝…是谓疵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