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考上为止。”
“你懂什么啊,苏海涛之所以这样坚持不懈地考公务员,那是他身不由己。”
“身不由己?怎么会身不由己呢,难道还有人逼着他考不成?”
“现实逼的。他身在官场,却是个事业编制,你可能不知道,在江阳市,提拔干部是有编制限制的,很多人有能力有学历,但却被编制限制死了。苏海涛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都快三十的人了,还是个一般干部,再不想想办法,一辈子也就那样了。所以,他要改变现状,就只有走公务员考试这条路了,考一个好的职位,一切就都来了。我分析过,在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本身就是身在官场的人,他们报考,不是为了解决铁饭碗,而是把这个考试当成了一个跳板、一条捷径,他们要通过这个跳板这条捷径,使自己找到一个更宽更大的发展平台。”
“至高,你给我分析分析,是你说的那些本身就在官场的考生容易考上还是我们这些非官场的考生容易考上?”
周至高也被贺青松这个问题问懵了,想了想,说:“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就两者比较而言,本身在官场历练过的考生因为其有解决现实官场问题的实际经验,做起一些题目来思路会更广更宽一些,考虑问题会周全一些,提出的举措实用性也会更强一些。但事情没有绝对,在官场中混了多年但能力不
及刚毕业的大学生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这些人就像一块石头,无论时间怎么雕磨,也不可能发出玉石那样迷人的光泽。”
“至高,你好像对官场挺有研究的,不考公务员可惜了。”
周至高却一脸不屑的样子:“我喜欢看官场的书,研究官场的事,但却不想涉足官场。”
“为什么?”
“天天戴着个假面具说着违心的话,还要琢磨别人的心思,太累了。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喜欢做真实的自己,把自己裹得太严藏得太深会把我闷死的。”停了会儿周志高又说“青松,你为人诚实,坦率,这是官场的大忌,是不适合走行政这条路的,我劝你还是别考了,就你现在的工作挺好。”
“叫我半途而废?你知道的,我这人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的。听说过几天就可以报名了,我正充满期待,跃跃欲试呢。不管考得上考不上,我都会义无反顾的。我不会当一匹不敢过河的小马。”
“你爸妈他们同意吗?”
“我还没跟他们说,估计不会同意。”
“那你还是先说服他们再说吧,如果他们坚决不同意,你也就不要坚持了。一意孤行的话,他们会伤心的。”
“嗯,我明白。”
回学校的路上贺青松遇到下班回家的苏海涛,贺青松便把自己对那道题的一些想法跟苏海涛说了,苏海涛听了后说道:“贺青松,你这思路挺独特的,不会是从网上看的吧?”
“不是,刚才跟至高讨论这题时突然想到的。苏主任,你有官场经验,又有公务员考试经验,跟我说说,我的思路对不对。”
苏海涛说思路是对的,只是不知可操作性怎么样。
“我也只是灵光一现,对于可操作性我还真没去考虑呢。”贺青松说道。
“挺不错的,贺青松,跟我说说,你对这题目这么感兴趣,是不是也打算考公务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