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上看,《西游新记》实际上是一不
不类的作品。神话不似神活,小说不似小说。在当今世界上已有的文学分类中,似乎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栏目去安置它,所以我就大胆地杜撰了一个“准神话”的名字。“准神话”者,似神话而非神话也。这并非我喜
标新立异,实际上是无办法之办法。不过既然内容都是满纸奇谈,这形式也就不能考究了。姑妄名之,诸位看官不必认真也。
童恩正
1984年5月23日于成都
。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很早就有意写一幽默小说。1981年9月,我从
国考察回国,想为青少年写一
介绍
国实况的书。这应该是一个从东方人
中看到的
的
国,除了揭
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问题以外,还想包括
国人民、
国社会中很多优秀的因素,以及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而引起的误解和矛盾。于是很自然地,我想起了中国人民家喻
晓的《西游记》中的三位主角: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如果让他们再度“西游”必将有无穷的奇趣。把这三位习惯于小农经济社会的人送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把长期接受东方传统教育的“
家人”置于尖端科学的熏陶之下,这本
就酝酿着一
喜剧
的客观冲突。而《西游记》原著所带的
郁的
民族特
的幽默
彩,也为改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西游新记》中,我故意尽量采用《西游记》对人
、风景、事件描写的原文,略加改动以后再赋予它新的
意,让东方和西方、历史和现实、科学和幻想熔为一炉,达到
烈的对比,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幽默来自人民,人民需要幽默。然而自从十年动以来,幽默的内容尽
在曲艺、戏剧中有所保留,在小说中,却相对的少见了。其实在当前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在举国上下改革的狼
里,幽默比之过去更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对于一切阻碍改革的社会因素,对于一切官僚主义、因循守旧、颟顸无能、鼠目寸光、嫉贤妒能等恶习,都可以利用幽默的形式,
行揭
与批判。让人民在笑声之中,得到
的享受,
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换句话说,在当前,幽默应该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纠正不正之风的有力武
。
理虽如此说,但是要探索民族化的幽默的特
,寻求社会主义条件下表达幽默的最佳形式;逗笑而不庸俗,谐趣而不荒唐,这
任务却不是像我这
业余作者所能
到的。所以《西游新记》只能说是引玉之砖,问路之石,希望这一尝试,能引起读者、作者的兴趣,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带来中国幽默文学新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