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路过(3/7)

术置疑。“不过…要是能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陨石撞击,通过测量纵、横月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异就有希望做出良好的证明。当然了,这种概率极低的事件很难发生——很难正好在我们的观测范围以内发生。”

“您错了。”一直没有说话的天文学家杨终于开口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姓氏究竟是东方古国的“杨”还是英伦三岛的“Young”他长着一副亚洲化十足的面孔,却总喜欢宣称“我与托马斯·杨同姓”“1972年5月13日,一颗巨大的陨石刚好撞击了月面,它的能量相当于1000吨TNT炸药爆炸后的威力,有4个月震仪记录下了由此引起的月震曲线。”

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科学家为这颗陨石取名为“巨象”“巨象”造成的巨大震动确实传到了月球内部,如果月球是个实心球体,那么这种震动应该反复多次。但事实再一次令科学家失望“巨象”引起的震动传入月球内部之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全无声息。发生这种情况只能有一种可能:震动的纵波在传入月球内部后,被巨大的空间“吞吃”掉了。

“教授”近乎贪婪地注视着屏幕上有关那次实验的画面和数据,眨眼睛添嘴唇,不知在想些什么。

火箭开始动作,它的加速正好作为飞船着陆的减速,拆分的结构实现着动量的等量转移,下面将是数小时的耐心等待。

仅仅在3小时之后,被称为“小象”的撞击火箭坠毁于72千米外的月球表面,众多的记录仪同时记录下了长达一刻钟声如洪钟的震荡。“教授”以其高超迅捷的估算能力与电脑同时给出了类比结果:假如月球是一个实心岩体,碰撞后产生的震荡声最多只能持续5分钟。

实验结果与往昔的历史记录和此前的数学推演取得了惊人的一致。

与此同时“图灵”号上的电脑与远在1光秒以外的庞大电脑系统同时开始建模计算,这一次将根据有关数据获得一个准确而完整的月球结构数学模型。

3

新一代月球车克服了以往的引力不适,毫无顾忌地在月表的荒原上疾驰,美丽而凄凉的月球景色被一一抛在后面。

放眼望去,被命名为“月海”的广阔平原被一些横七竖八的山脉封闭着,展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壮观景色:月球上的山脉构造奇特,一般来说面向“海”的一边坡度很大,有时甚至呈现为断崖峭壁,突兀之处甚至有“月堑”之称,相较之下,另外一边则相当平缓。

包括电脑管理系统在内“图灵”号的全体成员都在等待结果,在等待阶段中“月球一站”的小组成员将驻足月球。

事实上全人类都在等待结果。

假如分析结果告诉他们,月球的确是个空心球体,他们的任务便告完成了,至于中空的内部究竟如何,很可能是下一代才能前来彻底解决的问题。

莅临月面已经超过12个小时了,收获远不止月震资料一项,但每一项都与主题相关。人们终于发现,这个看似温顺的月亮姑娘并不像人们以往所想象的那样乖巧,好像人类对她真的比对自家的海洋还更了解似的。其实存疑之处不胜枚举:只存在于月球正面的12处重力异常,正背两面地形地貌上的显著差异,不同世纪中时而发生的月面暂现…而数次采集到的岩样再一次昭示出一个难以解释的事实:月表富含各种金属,熔岩中地球极为稀有的钛、铬、钇却俯拾皆是,这些金属的不但“性格”刚硬,而且惯于对高温和腐蚀“忍辱负重”熔化它们这些至少需要2000—3000度的高温,可对于拥有着数十亿年冷寂火山的月球来说,除非那种“人为提炼”的戏谑说法成立,否则决无出现的可能。奇怪的是月球上用以形成微弱磁场的铁元素反倒奇缺无比,而且从其中的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铁单质对氧毫无兴趣,连一丝氧化的迹象都没有,难怪能够在月岩中检测出纯铁和纯钛的存在。对此化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唯一的解释只有近乎无稽的猜想:这种铁元素根本就非太阳系的嫡出。

犬牙交错的环形山群落星罗棋布,宛如一座巨大的盆景,巉岩峭壁,鳞次栉比。没有大气使得月球在杜绝了音响的同时也失去了云雾风雨,却让太阳辐射和高能物理射线畅通无阻长驱直入,陨石们更是在这个万籁俱寂的世界上肆意砸出那些日后必将成为环形山的累累伤痕。

考察区域已被电脑划定,做了时间、范围等诸多方面的最大考虑。除了那位人类学家在没完没了地嘟嘟囔囔,其他人都没有发表意见。

停车下马,各司其职。“月球一站”囊括了除“大夫”外的所有乘员——“大夫”成为环绕月球的“图灵”号看守,因为在这里需要他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一摊。组员们基本上安安静静,只有人类学家时不时地大呼小叫。

说实话星河已经有点讨厌他了。这当然并不只是因为他在合作之初向别人自我介绍时总要完整地重复“人类学家某某某”以至于他的前缀比他的真名词根被人们记忆得更为清楚。令星河厌烦的原因还有别的:已经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是做梦都相信奇迹发生,就算科学研究需要幻想,也不该彻底地想入非非对不对?星河的原始专业是非应用的纯粹数学,因而最反感直觉式的感受性思维,他认为只有动物才直觉敏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