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路过(4/10)

对自家的海洋还更了解似的。其实存疑之处不胜枚举:只存在于月球正面的12处重力异常,正背两面地形地貌上的显著差异,不同世纪中时而发生的月面暂现…而数次采集到的岩样再一次昭示出一个难以解释的事实:月表富含各种金属,熔岩中地球极为稀有的钛、铬、钇却俯拾皆是,这些金属的不但“性格”刚硬,而且惯于对高温和腐蚀“忍辱负重”熔化它们这些至少需要2000—3000度的高温,可对于拥有着数十亿年冷寂火山的月球来说,除非那种“人为提炼”的戏谑说法成立,否则决无出现的可能。奇怪的是月球上用以形成微弱磁场的铁元素反倒奇缺无比,而且从其中的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铁单质对氧毫无兴趣,连一丝氧化的迹象都没有,难怪能够在月岩中检测出纯铁和纯钛的存在。对此化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唯一的解释只有近乎无稽的猜想:这种铁元素根本就非太阳系的嫡出。

犬牙交错的环形山群落星罗棋布,宛如一座巨大的盆景,巉岩峭壁,鳞次栉比。没有大气使得月球在杜绝了音响的同时也失去了云雾风雨,却让太阳辐射和高能物理射线畅通无阻长驱直入,陨石们更是在这个万籁俱寂的世界上肆意砸出那些日后必将成为环形山的累累伤痕。

考察区域已被电脑划定,做了时间、范围等诸多方面的最大考虑。除了那位人类学家在没完没了地嘟嘟囔囔,其他人都没有发表意见。

停车下马,各司其职。“月球一站”囊括了除“大夫”外的所有乘员——“大夫”成为环绕月球的“图灵”号看守,因为在这里需要他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一摊。组员们基本上安安静静,只有人类学家时不时地大呼小叫。

说实话星河已经有点讨厌他了。这当然并不只是因为他在合作之初向别人自我介绍时总要完整地重复“人类学家某某某”以至于他的前缀比他的真名词根被人们记忆得更为清楚。令星河厌烦的原因还有别的:已经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是做梦都相信奇迹发生,就算科学研究需要幻想,也不该彻底地想入非非对不对?星河的原始专业是非应用的纯粹数学,因而最反感直觉式的感受性思维,他认为只有动物才直觉敏锐。

从劳动总结就能见出高低分晓了。在人类学家到处不安分地乱嗅时,天文学家杨肩负起地质工作者的职责,并不时地主动弥补电脑摄影的遗漏;“教授”的身份也自动降到了实验员的位置,接连发现了好几处表征出显著放射性的铀铅混合物聚集,并粗略测定了其中铀238与铀235等同位素的含量比。有关信息被传回“图灵”号后随即被接力传递,电脑系统迅速做出分析:不能排除是核物质嬗变后的产物。

“不要以为放射性就代表着原子弹。”杨看到人类学家又在跃跃欲试,善意地提醒他。“先不说自然界也有不少天然的放射性物质,即使是文明的产物,也不一定非要是毁灭性核大战的结局,还有可能是废弃的燃料。”

“就算是后者也让我兴奋。”人类学家不在乎杨那略带讽刺的劝说,依旧情绪激昂。

“也许有人在我们之前先行降落过。”“教授”沉吟道。

“还挖了个很深很深的大陷阱。”人类学家适时地予以补充。

星河透过面罩白了人类学家一眼,然后无可奈何地笑了。这么大的坑可不是一两个宇航员就能挖的出来的。

相当于地球两周的漆黑夜幕正在慢慢褪去,可即使在阳光灿烂的早晨也一样可以看到千万颗宝石般的星星镶嵌在空中。举头眺望,谁都可以看见悬挂在天穹上那明亮的地球。

在旅途当中,他们如期获悉了来自故乡那由理论推演得出的结论:月球显然是一个中空的天体。所谓“理论上的结论”一说,只不过是用来搪塞那些喜欢叫真抬杠者有关“毕竟没有真正下去目前得出结论为时尚早”云云的说法。但是真正了解科学的人都相信它,正如在上个世纪,即使人们没有真的见过会拐弯的光线,但还是肯相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无误一样。

每当想起爱因斯坦,诸如星河、“教授”和杨这类数学、物理以及天文界的学子们都会不由得肃然起敬,有着一种晚生对前辈那种与生俱来的仰慕。不过这一次,星河的思绪却与历次都不相同,因为他突然想起了这位科学巨匠提及月球的一个比喻。尽管这位世纪老人推翻了经典的物理大厦,但他仍旧是一名相当经典的逻辑信仰者,除了那句著名的“上帝不是在掷骰子”之外,他还针对量子理论有过这样的反诘:“难道月亮只有在我看她的时候才存在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