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在冷雨中颤抖的时候,而霍去病悠然在帐中过着豪华生活的记载。
然而不可思议地,兵士们倒不十分憎恶他,大概是因为霍去病这个人全身上下毫无邪气的缘故。最后,虽然这个人于二十四岁的少年之际身亡,然而在此之前,他也当上了骠骑将军,也就是元帅的阶级。像这样子年轻时就身亡的天才型人物,自然是相当具有人气,之前在日本还当上了少女漫画的主角,经过非常的美化呢!
和霍去病相比,卫青虽是个较为注意他人的感觉而身段较低的人物,然而却没有霍去病受到欢迎。当然,这种事本来就见仁见智,不过,以司马迁的《史记》上也有记载。
从武帝的眼中看来,霍去病这个年轻人是非常可爱的,因此总是对他提供一些比较容易出头的路走,不过,就算是有人安排,也还是有人会失败的,因此霍去病应该也确实是有些才能。再加上他在极度少年时就死亡,武帝当更当他感到惋惜才是。
谈了这么多,在此也不得不提一提武帝这个人——也就是卫青和霍去病的君主。在一般中国的历史评价中,有所谓“渎武”的说法,指的就是亵渎了武这个字的君主。本来“武”指的是防卫,以统一天下之后,只要将来犯的敌人击退即可。然而,武帝这个人,之前就说过是个非常喜欢华丽事物、好大喜功的人,因此非常想立下在军事上的功绩,而有着:如果敌人不来犯的话,那我就自己攻过去的想法。
为此,他曾出兵朝鲜半岛,结果在当地设下了有名的乐狼郡,扩张了自己的领土。不过,在当时也引起了将军间的纷争,就算是建有大功的将军也遭到处刑。总之,如果只是无谓地想要扩张领土的话,在中国未必是会受到尊敬的。
由于他好大喜功的个性,因此对于立下华丽大功的人他会看重,而那些没有立下什么功绩的人,他就会逐渐疏远。关于这点也反映在国内的政治上,他对于基本的事情不太在意,像是黄河泛滥使得数百万的民众痛苦不堪,他居然能够放着不管二十年以上。也因此,他虽然是将中华帝国的国威辉煌四方的人,但由于渎武的缘故,在其他方面的评判并不佳。而且他还重用酷吏,把所犯的罪不见得该杀的人也杀掉,再加上听信谗言之故,最后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给杀了。
到了这时候,武帝终于开始反省,自己似乎做了太多杀生之事。随着自己所爱的女性相继去世,他留下了“欢乐至极哀情多”的名诗,而在失去了权力和威望后孤独地度过晚年。
武帝是位英雄般的君主没错,他扩大领土宣扬国威,然而在背后却似乎太过逞强,流了太多无谓的血,在这方面的评价不高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这样的治世,连书写《史记》的司马迁本身,都因为没有那么严重的事情而以不敬之罪入狱,爱到宫刑的处分。关于这件事可以参考中岛敦的《李陵》一书。李广的孙子李陵,虽然也十分善战,然而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回报。而就在疑为叛敌的事件中,为李陵辩护的司马迁就遭到了很惨的下场。
由这些事件中,我们可知武帝这个人,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是功过参半的。
顺道一提,直到霍去病为止的《史记》的世界,也随着司马迁的死亡而结束,之后,也就进入了《汉书》的世界。
而至今所介绍的名将,除了李牧之外,应该都是为日本人所知的人物,因此几乎可说是名人列传了!再怎么说,《史记》不但有日语的翻译版,而取材于《史记》的小说,日本也有不少人曾经写过,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但问题则自现在才开始。
在很久之前,大概是三十年前的事吧,文艺春秋曾经出过“大世界史”这系列的书,其中,第三卷的标题乃是《万里长城》,就是诉说中国古代史的一册。这本书已经可以列入名著之中,而其执笔者乃是植村清二。他除了是一位有名的东洋史学者之外,同时也是作家直木三十五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