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得陇望蜀mdash;m(3/4)

在内外平稳地过了一段日子之后,终于进入了三国志的时代。

在进入三国志的时代前,朝廷内发生了不少权力争端,像是常被提到的官僚派与宦官派的争端,不过,就算内部发生了不少这样的政争,但是在外倒是十分和平的。

从第三十一位的曹操开始,虽然已经进入了三国志的时代,然而他与第三十二位的关羽、第三十三位的周瑜等,在二二○年后汉帝国灭亡以前就已经死亡,因此在这儿被归入于后汉时代的人当中。

这时候再对黄巾之乱做说明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自黄巾之乱起,到后汉灭亡为此的三十多年,基本上是属于曹操的时代。曹操他主导了这个时代,而由于反对他的人各地都有,因而战事不断。

曹操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他在文化和艺术上也具有领导地位,虽然是只差一步几乎就可以统一天下的人,但和空间比起来,他更像是支配了时间的人物。曹操十分尊敬光武帝,关于他意图模仿先人的行为,在“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中也有提到,在征服汉中之时,他曾引有了光武帝“得陇望蜀”的名言。而这句名言,也引领出了后汉时代的最初和最后。

关于黄巾之乱,可说是农民的大叛乱,只不过这却是宗教组织最初就以洛阳为目标所引起的政变。惟因为在事前计划走漏,因此参与计划的人全都被杀,然而这消息的泄漏,也使得全国的暴动一下子就蜂拥而起。

就这样,在中国的王朝末期所发生的农民大叛乱,大体上都是自然发生,然后再延续数年之久。不过,黄巾之乱却在九个月之后便告终,因此与其说是农民的大叛乱,还不如说是政变失败所不得不在积压地蜂起的暴动。

我记得这像是翻译《封神演义》的安能务先生所提出的看法,我个人也是这么认为。只能持续九个月就告终的,应该不能说是农民大叛乱才是。

而关于曹操这个人,之前在叙述《孙子》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就是因为有了曹操,所以《孙子》才会留传到今日。曹操这个人和项羽相同,也是足以记载于“帝王纪”中的人物,不过在后汉末的战乱时代里,如果要在曹操阵营中举出哪个将军出来的话,倒是有点困难。不管是提谁出来,都一定会有人有异议,因为曹操军团的代表,就是只有曹操一个人,这也是我个人长年阅读《三国志》的想法。

关于第三十三位的周瑜,是个在战役中胜过曹操的人物,其在赤壁之战中领导者的身份更是让他不得不被提及。

在三国志的时代中,关于其他人提到不少,不过在见了这分名单之后,我相信还是一定会有为什么里头没有诸葛孔明这个人的声音吧?

《三国演义》中所设计的虚像,其魔力是十分惊人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取天下失败的地方政权的宰相,然而认定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军师的日本人可说是非常之多,关于这件事,乃是由于这个人身为文官之评价较高的缘故,这点我在“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中也有写过。

我必须强调一点,千万不能够将史实与杜撰的小说过于混淆。在此,我还是要基于史实为主来描写。诸葛孔明这个人,在刘备本营中指导作战的事实,其实一次也没有发生过。基本上刘备军团是在赤壁之战以后才组织起来的,之后,在刘备本营指挥作战的乃是庞统这个人。这是西历二○八年开始的事情。而在庞统于西历二一四年战死之后,自二一四年到二二○年为止,刘备本营的作战指挥则改为法正。在这两个人死后,刘备这方面就再也没有胜利过了。

当这两个人在世时,由于曾经获得过胜利,因此关于庞统和法正,在正史的《三国志》中也有认为他们是属于谋将或是谋臣之表现。然在孔明这方面,则一次也没有如此提到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