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还会继续出现。
顺道一提,苻坚这个人在数年后被杀,同时,前秦这个国家也不复存在。关于苻坚这个人,他还有一个“发十万之师得一人半”的故事。所谓的“师”指的就是军队。这时有一个叫做道安的有名和尚,苻坚虽然很尊敬他,但道安回避战乱而隐居在某个小镇中。当时,苻坚发动十万大军进攻这座小镇,把道安与其弟子一同带到了自己的身前。而所谓的“一人半”指的乃是其弟子只能算是半个人而已。这在佛教史上虽然被传为美谈,不过,对这些被动员的兵士们来说,实在是件很愚蠢的事。总之,苻坚这个人为了理想或目的,常是个不考虑现实的成本和风险的人,从这则逸话也可以充分看出。
杜预:纪元后二二二~二八四年,京兆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出身。本来是以官僚及学者的身份进行《春秋》的研究,当钟会讨征蜀国时,以长史身份从军。后来钟会发起叛乱自立,失败之后遭到处死,杜预也被连累而暂时失势。到了西晋之后,他则努力于律令的整饬。由于其原来乃是官僚出身再参加战斗的,因此他在灌溉等农业政策上也具有功绩。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王濬:纪元后二○六~二八五年。弘农(今河南省弘农县)出身。最初是因为在四川方面的统治获得成功,当西晋武帝要讨代吴国时,再以益州刺史的身份赴任,于上游造船及训练水军。二八○年时率领大批水军顺扬子江而下,一举攻入吴之首都建业,立下了攻略统一的功绩,官位不断累进,最后更特进至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之高位。
——《晋书》卷四十二《王濬传》司马炎:纪元后二三六~二九○年。为司马懿之孙、西晋武帝(世祖)。在位时间为纪元后二六五~二八九年。因受继于祖父在魏时的政治蓄积,而以禅让方式实行了帝位之篡夺,遂建立了西晋,并精进于屯田制及九品中正制度等魏以来的改革。纪元后王八○年时灭吴,成就了许久不见的中国统一。然一方面西晋的周边持续发生异民族的入侵事件,其自身也在晚年时因沉迷女色而不顾政治。司马炎的时代虽为统一的时代,惟也被称为是为不久后发生的永嘉之乱等混乱做准备的时代。
——《晋书》卷三《武帝纪》陶侃:纪元后二五九~三三四年。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出身。年轻时因家贫,故留下了母亲将头发卖去以换得酒肴的逸话。在吴灭亡之后,因出仕东晋而崭露头角,于三一五年平定社弢之乱而势力大增,以荆州为中心,拥有扬子江上游的庞大势力。于三二七年因再度平定苏峻之乱而登上太尉之职。因其生来即忠实于职务,故能为东晋所重用。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祖逖:纪元后二六六~三二一年。范阳遵(今河北省无极县)出身。年轻时即以极具气概之人物而为人所知,后为元帝所发掘而活跃。于三一三年上疏北伐,而当上豫州刺史,之后,他渡过扬子江,大破石勒,使得黄河以南成为东晋之物,最后更累进成为镇西将军。然扬子江以北之地始终难以保留,最后就因不得志而哀愁病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