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僧侣天喜地,各把米搬上了山,放
了仓;而小和尚走回殿来,正想向韦驮神
礼的时候,却看见菩萨的额上,
满了辛苦的汗,袍甲上也洒满了雨滴与狼
。于是小和尚就跪下去说:“菩萨,你太辛苦了,你且坐下去息息罢!”本来是立着的韦驮神,就突然地跷起了脚,坐下去休息了———
从前,一直在从前,记不清是那一朝的那一年了,福建省闹了荒呢也不知旱荒;有一位素有
的小法师,在这涌泉寺里
了家,年龄当然还只有十一二岁的光景。在这一个
指众多的大寺院里,小和尚当然是要给人家
待,奚落,受欺侮的。荒年之后,寺院里的斋米完了,本来就待这小和尚不好的各年长师兄们,因为心里着了急,自然更要
待
待这小师弟,以
他们的气。有一天风雨雷鸣的晚上,小和尚于吞声饮泣之余,双
合上,已经朦胧睡着了,忽而一
红光,照
斗室,在他的面前,却
现了那位金
执杵的韦驮神。他微笑着对小和尚说:“被
待者是有福的,你明天起来,告诉那些
待你的众僧侣罢,叫他们下山去接收谷米去;明天几时几刻,是有一个人会送上几千几百担的米来的。”第二天天明,小和尚醒了,将这一个梦告诉了大家;大家只加添了些对他的揶揄,那里能够相信?但到了时候,小和尚真的绝叫着下山去了,年纪大一
的众僧侣也当作玩耍似的嘲
着他而跟下了山。但是,看呀!前面起的灰尘,不是运米来的车
么?到得山下,果然是那位城里的最大米商人送米来施舍了。一见小和尚合掌在候,他就下车来拜,嘴里还喃喃的说,活菩萨,活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救了我的命,还救了我的财。原来这一位大米商,因鉴于饥馑的袭来,特去海外贩了数万斛的米,由海船运回到福建来的。但昨天晚上,将要
的时候,忽而狂风大雨,几几乎把海船要全
的掀翻。他在舱里跪下去
心祈祷,只希望老天爷救救他的老命。过了一会,霹雳一声,桅杆上
现了两盏红灯,红灯下更
现了那一位金
执杵的韦驮大天君。怒目而视,
声而叱,他对米商人说:“你这一个剥削穷民,私贩外米的
商,今天本应该绝命的;但念你祈祷的诚心,姑且饶你。明朝某时某刻,你要把这几船米的全
,送到鼓山寺去。山下有一位小法师合掌在等的,是某某菩萨的化
,你把米全
给他罢!”说完不见了韦驮,也不见了风云雷雨,青天一抹,西边还现
了一规残夜明时的月亮。
涌泉寺的第三个特异之,真的值得一说的,却是寺里宝藏着的一
经典。这一
经文,前两年日本曾有一位专门研究佛经的学者,来住寺影印,据说在寺里寄住工作了两整年,方才完工,现在正在东京整理。若这影印本整理完后,发表
来,佛学史上,将要因此而起一个惊天动地的波狼,因为这一
经,是天上天下,独一无二的宝藏,就是在梵文国的印度,也早已绝迹了的缘故。此外还有一
血写的《金刚经》,和几时菩提叶画成的藏佛,以及一瓶舍利于,也算是这涌泉寺的寺宝,但比起那一
绝无仅有的佛典来,却谈不上了。我本是一个无缘的众生,对佛学全没有研究,所以到了寺里,只喜
看那些由和尚尼姑合拜的万佛胜会,寺门内新在建筑的回龙阁,以及大雄宝殿外面广
里的那两枝由海军制造厂奉献的铁铸灯台之类,经典终于不曾去拜观。可是庙貌的庄严伟大,山中空气的幽静神奇,真是别一个境界,别一所天地;凡在
山大寺,如广东的鼎湖山,浙江的天目山,天台山等
所
得到的一
绝尘超世,缥缈凌云之
,在这里都
得到,名刹的成名,当然也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闽王所创建的闽中第一名刹,有时候也叫作鼓山白云峰涌泉院的选佛大场。涌泉寺的建筑布置,原也同其他的佛地丛林一样,有
山门,二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后大殿,藏经楼,方丈室,僧寮客舍,戒堂,香积厨等等,但与别的大寺院不同的,却有三个地方。第一,是大殿右手厢房上的那一株龙爪松;据说未有寺之先,就有了这一株树,那么这棵老树
,应该是五代以前的遗
了,这当然是只好姑妄听之的一
神话;可是松枝盘曲,苍翠盖十余丈周围,月白风清之夜,有没有白鹤飞来,我可不能保,总之以躯
来论它的年纪,大约总许有二三百岁的样
。第二,里面的一尊韦驮菩萨,系跷起了一只脚,坐在那里的。关于这镇坐韦驮的传说,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现在只能
混的重述一下,作未曾到过鼓山的人的笑谈,因为和尚讲给我听的话,实际上我也听不到十分之二三,究竟对与不对,还须去问老住鼓山的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