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说到王恭和王忱原是好友,以后却因政治上的芥而分手。只是每次遇见良辰
景,玉恭总会想到王忱。面对山石
泉,王忱便恢复为王忱,是一个
彩的人,是一个可以共享无限清机的老友。
有一次,日绝早,玉恭独自温步一幽极胜极之外,书上记裁说:
后来的文学批评也沿用这字归,介存斋《论词杂著》论晚唐韦庄的词便说:
不知为什么,作者在描写这段微妙的人际关系时,把周围环境也一起写
去了。而使我读来怦然心动的也正是那段“于时清
晨
,新桐初引”的附带描述。也许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大景观,只是一个序幕初启的清晨,只是清晨初初映着
光闪烁的
,只是
妆
下的桐树初初
了芽,遂使得人也变得纯洁灵明起来,甚至
烈地怀想那个有过嫌隙的朋友。
《颜延之传》里这样说:
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好的片刻想起我来,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时,在叶
初之际,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静,果之初熟,茶之方馨。在船之启碇,鸟之回翼,在婴儿第一次微笑的刹那,想及我。
“时清
晨
,新桐初引。”
如果想及我的那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如果我有敌人的话),那也好——不,也许更好,嫌隙虽,对方却仍会想及我,必然因为我极为
彩的缘故。当然,也因为一片初生的桐叶是那么好,好得足以让人有气度去欣赏仇敌。
李清照大约也被这光景迷住了,所以她的《念》里竟把“清
晨
,新桐初引”的句
全搬过去了。一颗
珠,从六朝闪到北宋,一叶新桐,在安静的扉页里晶薄透亮。
“端己词清艳绝,初日芙蓉
日柳,使人想见风度。”
⒊清晨
新桐初引
中国人没有什么“诗之批评”或“词之批评”只有“诗话”“词话”而词话好到如此,其本已凝聚饱实,全华丽如一则小令。
六朝人说的芙蓉便是荷,鲍照用“初发芙蓉”比谢灵运,实在令人羡慕,其实“像荷
”不足为奇,能像“初发
芙蓉”才令人神思飞驰。灵运一生独此四字,也就够了。
⒉初发芙蓉
“颜延之间鲍照已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君诗如铺锦列绣,雕缋满
。’”
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唉,王大那空伙真没话说——实在是众!”
那被人悦,被人誉为“濯濯如
月柳”的王恭忽然怅怅冒
一句:“王大故自濯濯。”语气里半是生气半是
惜,翻成白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