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讲《心灵史》(2/6)

一个分支,这一个教派是神秘主义的。它在什么地方广为传呢?它的教民分布在什么地方呢?大西北,前面所说的西海固。非常非常贫困,贫困到什么程度呢?小说里有一句话描绘他们,就是“庄稼是无望的指望”书里面写到贫困的情景,一个小孩到地里去挖苦菜,一野菜,他跑到地里,连挖开地的力气都没有了,就在苦菜旁边死了,当目睹者奔回来告诉他的母亲,说你的儿死了,饿死了,他母亲怎么呢?他母亲正从左邻右舍讨来了一碗面糊糊,准备给她儿吃的,一听她儿死在地里了,她接下来的动作是上把这碗面糊糊喝下去了。还有一个父亲,他要去很远的地方谋生打工,前途茫茫,全家都在送他,哭哭啼啼的,而他的孩心里在想什么呢?他心里一直在想他父亲的包裹里面有一块馒,一直在想这个馍,最后他到底还是把这块馒偷了。就这么一个贫苦的地方,寸草不长,非赏贫瘠,这就是哲合忍耶的生存环境。在这地方,人的望落在了最低,是最适于信仰生长的地方。它有什么呢,只有信仰。人生的目的都是非的。那边盛传的一个故事就是千里背埋(埋就是尸的意思),是说在一次教争中,有兄弟两个,弟弟关在监狱里被打死了,然后这个哥哥了15年的时间,长途跋涉,历尽艰辛,跑到监狱里,把他弟弟的尸来,背着回家。白天背尸的人不能走大路,只能藏在荒草丛中躲着,等到天黑以后上路,就这样又走了15年,把弟弟的尸背回来,埋到拱北——哲合忍耶的圣德墓。为什么呢?为了把他弟弟送到真正的归宿里去,这就是他们的信仰。哲合忍耶还充满了神秘主义的神。他们相信奇迹能够发生的。小说里怎么描写神秘主义亦即苏菲主义的产生原因呢?它说:“这肃杀的风景是不能理解的,这残忍的苦旱是不能理解的,这活不下去又走不来的绝境是不能理解的,大自然的不合理消灭了中国式的端庄理思维。”于是,神秘主义来临。他说的苦旱,是什么样的呢?家的富裕程度是以拥有几窖衡量的。他们挖地窖,把雪块铲在里面,等雪化了以后,全家一年的吃和用全都在这窖里了。

张承志怎么描写这个世界呢?他给它两句话:“他们的家乡永远是他们的放地。他们的血像家乡的草木一样,一枯一荣。”这就是张承志给哲合忍耶家园的一个定义。这本书读起来的时候,会到困难,我劝你们不要太去追求里面的情节、人,你们要注意它的文字。它的文字非常激昂,它是很好的诗歌,很华,张承志一直追求的文字。但这决不是空虚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当你一旦人文字,便也了内容。

那么哲合忍耶的哲学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伊斯兰的终,那是无计无力”没有办法,也没有力量。这是一个非常茫然的终。第二句后叫“川不息的天命”好像是接近循环的意思,但是我不敢断言,因为我对宗教确实没什么研究,我现在所备的所有认识都是从这本书来的,而我门今天只谈这本书。再则,就是这个哲合忍耶宗教有着非常非常严格的仪式,它的仪式非常简单,但是非常的严格,这个仪式叫打依尔。这个打依尔就是大家围坐成一个圈,中间是一张矮桌,一个专门的单蒙着,上面烧着香,然后大家摊开了《穆罕麦斯》(《穆罕麦斯》是他门的经书),然后开始念,必须要经过洗澡才能来念。只要说一个例就能证明它的严格,那就是它永远不中断。如果哲合忍耶遇到了大的灾难——灭教,譬如说同治十年,同治十年的灭教对哲合忍耶来说是非常非常惨痛的,大家全都潜地下,无论是中断多少年以后再坐到这里,也必须一代人一代人地回想,回想当时我们最后一次打依尔说到哪一页上,再顺着它往下念。所以它永远不会中断,它总是连着的,还因为这个缘故,全国各地的哲合忍耶都是在同一天里读着同一页,还因为每天规定是读五页。它永远不会错的,不是说今天你读到这他读到那儿。大的凝聚力,就是以打依尔这形式造就的。

这本书的结构很奇特,它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也不是第一卷、第二卷,它是用“门”来划分段落。是以哲合忍耶内的秘密抄本的格式,一共是七门,就是人们通常小说里的七章,或者七卷,它是七门,每一门叙述一代圣徒。它一共叙述了七代圣徒,从它创造者到第七代,从无教到复兴,几起几落,一共是七代。我

所以谁家富裕,就是他家的窖多。哲合忍耶就是存在于这么一个生存绝境,远离质主义的俗世,神崇拜便不可止挡地诞生和发展壮大。现在我们大约可以看哲合忍耶是怎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我们是否可以下这么一个断言,就是绝对的没有质,绝对的没有功利,绝对的没有望,因此是绝对的献,而且绝对的痛苦受罪。人的本、本能总是趋乐避苦,总是趋向快乐,而避免苦难的,可是这里苦难扑面而来,你躲都躲不开,你必须违反你的本能,要创造另一的方式和内容,那就是受苦、受煎熬、受难、牺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