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讲《心灵史》(3/6)

们简单地把这七代圣徒叙述一下,基本上可以了解哲合忍耶的历史,也就是这本书的、我们所说的故事的情节是怎么样的。

他们的第一代也就是创教人,他的名字叫马明心。他不是如我门所了解的佛教的释迦牟尼,是一个王族的家庭背景,或者像基督教的耶稣,是木匠的儿子,他则是一个出身寒微的孩子,一个孤儿,没父没母的,童年非常苦难。他9岁那年跟着叔父去寻找圣地,去到阿拉伯的世界,也就是伊斯兰的真理家乡。穿过大沙漠,涉过9条河流,到最后同去的亲戚都失散了,只剩下他和叔父,一老一小跋涉在沙漠里,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也不识字,完全是凭看本能,后来的圣徒们所说的一种前定。他们喜欢用“前定”这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命运这样的意思。就这样茫茫然地寻找,最后他和他叔父也失散了,只剩下他一个人。经历了九死一生,好几次昏过去又醒过来,但突然之间奇迹出现了,沙漠里有个老人过来送了他一串葡萄,然后就给他指点了一个方向,一个什么方向呢?一个也门道场,这是一个伊斯兰教苏菲派的传道所。他顺着老人的指点去了那个传道所,在这个传道所里他兢兢业业地学习,非常用功,苦修了15年。这时候他己经是个25岁的青年了,他在路上花掉一年的时间。25岁的那一年,他们的导师就指点他要回到中国的甘肃,给他指定了一个方向,去传道。然后他就回到了甘肃,就是那个我先前所描绘的极其穷苦的地方。马明心他行的是一种苦修。他有一个教徒,穷得简直没法再穷了,有一天这个人的亲戚遇到他,实在是看不过去,说我已经够穷了,你比我还穷,我们就带你去化缘吧。这个亲戚也是一个神职人员,是个阿訇,带他募捐到很多衣服和吃的回来。马明心知道后就非常愤怒,他说你要入我的教,你就不能这样,最后他只能把东西全退返回去,送给穷人。

所以这个教派和别的教派有一点不一样,它不求施舍的,基督教讲奉献,和尚讲化缘,而他们不,他们就穷到底算数。在此之前并没有哲合忍耶,哲合忍耶是在马明心手里逐渐形成的,他给予它的第一个,最基本的要义就是受苦受穷,他把人的肉体上的欲望约束到最低点。

马明心终生只穿一件蓝色的长袍,羊毛长袍(因为“羊毛”这个词在阿拉伯语里正好是“苏菲”的意思)。他这个教义显然是太适合生存在绝望的贫瘠之中的人们了,真是落到他们心坎上去了,他们用一句后来给它命名:这是我们穷人的教。在很短的时间里马明心争取到很多教徒,以至于引起了教争,这也为他们以后的灭顶之灾埋下了祸根。

和他发生教争的是花寺教派。花寺教派的圣徒也是和马明心一起在也门教场里受洗礼,一起修行,但是这一个教派比较物质主义,它搜集财物,求布施,募捐,所以它积累起一定的财富,而且有文化积累,比如彩画的创作,所以说比较贵族气,慢慢它就脱离了受苦受穷的民众。它的很多教徒跟随了马明心。逐渐马明心就形成了自己的教派,自己的教徒,他的势力就大了起来。他使穷人的心里有了一种安慰,饥饿的穷人得以在精神上富有起来,有了一点生存的勇气。然而花寺教派毕竟是个比较大的教派,这个教派和清朝政府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说最后的结果是官府介入了他们的教争。官府一旦介人后,就开始对马明心教派进行弹压。在乾隆四十六年一次大规模的血战中,马明心被捕了。马明心被捕的时候,教众简直是疯狂了,举行了无数次起义,要求把马明心放出来。当官府把马明心押到兰州的城门上面斩首的时刻,他的身影一出现,下面满满的群众全都疯了,齐声欢呼,叫喊,他包头的白头巾扔下去,一下子就被下面的人分抢成丝丝缕缕。

最后马明心在城楼上被杀了。这就是哲合忍耶的第一代教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