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时候那样四处都有他们的念经僧,布道传教。现在不能了,平凉太爷所做的事情就是隐藏,他把自己隐藏起来,维持这一脉生息,把这一脉生息传递给下一个圣徒。他是一个传递火种的人。马明心死后的数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一方面官府对哲合忍耶开始注意,视其为异端,另一方面,因为马明心的死,激起教众的反抗,不断造反和起义,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弹压、血洗,整个形势是非常恶劣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平凉太爷的主要任务就是隐藏自己,而且他把自己隐藏得非常好。他曾经有过一次入狱,在著名的底店惨案中。就在乾隆四十九年,清政府在底店实行了一次大屠杀,将1268名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杀掉,剩下2500名儿童、妇女全给清朝官兵为奴,其中近半数流放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南方沿海一带。在这个背景下,平凉太爷入狱了,但他也是悄悄的,没有暴露哲合忍耶的身份,所以他又生还了。他在监狱里除了忍受严刑拷打,还忍受着另一种更为残酷的刑罚,这是种什么刑罚呢?就是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壮烈牺牲而自己苛活。哲合忍耶的最大理想就是牺牲,如果不能够去牺牲,他就没有价值,他存在就没有意义。所以平凉太爷是非常痛苦的,他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赴汤蹈火去牺牲,而他却不能牺牲,为什么呢?因为马明心把教传给他了,他有责任,他必须要把哲合忍耶的火种传下去,这是他的任务,他不能忘记,他必须要隐藏下来。他最终是病死的,就死在修行的井旁边,几十天的不睡觉。
张承志对他的评价中有一句话是说得很悲壮的,他说:“由于命定的悲剧,圣战和教争都以殉死为结局。留下来的事业,永远由选择了心灵痛苦的生者来完成。”他把死者说成是幸福,而生者是心灵痛苦,就此我门可稍稍窥见这个《心灵史》的心灵世界的面貌。
然后就是第三代圣徒出世,第三代圣徒叫马达天。这位圣徒维持大业的时间非常非常短,一共才6年,但是在哲合忍耶历史上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这时候的哲合忍耶没有公开的寺,没有庙,没有一个他们可以做礼拜聚集的地方,看起来哲合忍耶已经完了,已经被斩草除根了,但是有两件事情表明着哲合忍耶没有死,还活着。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当平凉太爷病重时,他们开始实行了一种新的规定,原来教徒们都是要留须的,他门认为这是一种圣徒给予他们的圣形,很神圣的一种形象,而这一次大惨,则正是被诬告为“耳毛为号”而以其标志捕杀镇压他们的。所以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是要把这种仇恨铭刻下来,他们从平凉太爷将死时,开始把须全都剃掉,光脸。在他们来讲是很痛心的,因为把圣须剃掉了,所以他们称作“剃须毁容”他门觉得人的容貌就此毁掉了,可他们必须这样。这个“剃须毁容”是在马达天的时代正式流行、保留了下来。第二件事情则是他门还在悄悄地做着打依尔,没有地方,也不能公开号召大家,他门就立出一个暗号:打梆子。在那些偏僻贫困的村庄里,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听到了梆子的声音,千万不要以为是在敲更,那是在召集教徒们去做打依尔。不能大声地诵念,就默默地坐着。在马达天的时期,这两件事情证明着哲合忍耶没有死。这一个教主是很谨慎、很忍让的,他能委屈求全,看起来似乎比较软弱。这时候形势平静了,最残酷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大家有点乐而忘忧,说咱们应该盖房子,应该盖寺庙了,没有一个寺庙集合嘛。马达天觉得这样做太兴师动众了,会招来大祸,心里感到很不安,但因为呼声非常高只能同意。大兴土木造房子,果然惊动了官府,结果把马达天抓进去了。关于马达天的入狱报,却有一个美妙的民间传说。是说在新疆那儿有一个教徒,他挑了两个非常非常大的哈密瓜,从很远的新疆往甘肃送过来,一路上过了很多关卡。其中一个关卡的两个清兵说,你这瓜那么好,能不能给我。他说不行,我有用。清兵说你这瓜要干什么。他说我的瓜要敬上。清兵说你的上是谁。他说我的上是教主。
一下子就暴露了马达天。这是个民间传说,但哲合忍耶到今天为止好像更认可这个民间传说。我觉得这个传说反映了一种安定和平甚至兴旺的背景,走那么远的路,一个教徒,扛着两只瓜送给马达天。但是他给马达天带来的是恶运,马达天被捕了。对马达天的判决是流放,将他流放到黑龙江。、他的12个门徒,自愿地陪着他上路,带着他们的家属。于是壮烈的一幕诞生了。马达天乘着木笼囚车,他的12个门徒以及他们的家小步行尾随着他走向了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