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顺序,自然的发展。因此《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关系都体现出一种自然经营的状态,一个是家族的关系,一个是时间的顺序,空间和时间都是自然性的。这么些人在一起,做了这么些事情,我们所看到的理由就是他们是一家人,他们在同一个时间顺序上,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必要的理由了。这就是我面前展开的《红楼梦》的写实层面上的图画。
然而这能不能说服我们呢?在这个写实的领域里,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特别有力的东西,能够把所有的人物、细节、情节都一网打尽,我们所能看到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都只是一些孤立的人和事。当然这些人和事写得很有文化内涵。可是我们必须找到一种逻辑的力量,这力量必须能把所有的人、事一网打尽,一网打尽也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这扇门,进入了这个大房子。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从头来看这本书。
我们读《红楼梦》,时常能感到它向我们透露一些隐秘的信息。
我们是否做过一些工作,把这些隐秘的信息串联起来,看看这些隐秘的信息能够组成一个怎样的世界?在这个写实的世界之后是否还有着另外的一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是否有着一些关系?我们可以试着做这件事。当我们从头来看这本书时,会发现这本书的写法非常像现代小说中的“元小说”的手法。就是说它一边进行着故事,一边交代这故事形成的原委和过程。于是我们便读到了一个故事的故事,也就是小说的小说。它明确告诉你这是一个创造物,这是一个小说。我想起有些小说里会有这种句子,我看到就好笑,什么句子呢?譬如说要形容一件很戏剧性的事情,便说哎呀,这简直太像小说了!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它本来就是小说嘛。还有一种现代戏剧,演员从台上下来,走到观众席里去表演,似乎想告诉你这不是戏剧,而是真实。其实他走到哪里,都改变不了戏剧的非真实的本质。这些都是掩耳盗铃的把戏。“元小说”则首先告诉你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创造物,是一个人为的做出来的东西。《红楼梦》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这就是小说开首第一回的内容。说是有一个地方叫大荒山无稽崖,女娲为了补天,在这里炼了很多石头,高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大石头,共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补好天,最后还剩下一块石头,留在大荒山无稽崖底下。
这块石头很伤心,说是我没有才能,否则为什么别人都去补天,独剩我在这儿。有一天当它又在那儿自叹自伤心时,走过来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这两人在石头边坐下来,大谈山海经,谈到很多神仙怪事,云天雾海的,又谈到许多尘世间的荣华富贵,情爱故事。石头听了之后便说道,我在这大荒山无稽崖底下太寂寞了,听你们这么说,红尘之中真是很好,又富贵又温柔,你们两位仙人能否带我去走一趟。和尚和道士就劝它说,这红尘中确有快乐,但总是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没有一件事是能够顺顺利利来的,很是折磨和煎熬,而且瞬息之间,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你忙了半天,又苦又累,又伤心又难过,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拐,到最后你还是在这儿做块石头,所以这过程还不如免了,何必去受这场罪呢。这石头则苦苦求他俩,说情愿受苦,也要去尝尝味道,在这儿太没意思了,我听你们说得这么有趣,我愿不惜代价的去尝试一下。和尚说,你这真是无中生有,无事生非。
但它还是一径地请求,无奈之下,和尚和道人只得同意,却要先立规矩,把话说在前头。他们自然会施法保佑它和帮助它的,然而红尘中的事情都是有定数的,当劫数已尽,就该恢复本性,他们只能帮它一世,等到尘缘了尽,就要当断立断,回头是岸,这些都要事先讲好,他们也不是佛法无边的。这石头只要肯带它下凡去,什么都肯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