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昭示天下。
故事是以这两个人物开头的,一个叫甄士隐,一个叫贾雨村。前者其实是真事隐,后者则为假语村。这已成为定论,大家都知道,我也愿意接受:这是个谐音。故事发生在苏州,苏州有个阊门,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里有个仁青巷,巷里有个古庙,叫葫芦庙。庙旁边住了一户乡宦人家,主人就叫甄士隐。有天中午甄士隐看书看乏了,不知觉打了个盹,做了个梦,梦中看到远处走来一个和尚,一个道士,道土问和尚说:你带了这个蠢东西去什么地方呢?和尚回答他说:如今正好有段风流公案要了结,这群风流冤家到现在还没投胎入世,我准备将这蠢东西夹在里面,让它投胎去,去经历经历。道士说,我不晓得原来近日内风流冤孽又要造劫哩,就是说又要生事,生出风波的意思。和尚就和他细说了些缘由,为什么这些冤家要投胎?是一段什么风流公案?原来在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有一个神瑛侍者,赤暇宫的一个仙人,他天天用甘露去灌溉这株仙草。这绛珠草听说神瑛侍者准备下凡,已经在警幻仙子处挂号报到了。绛珠仙子正在发愁怎样还他的甘露之恩,现在就有了主张,心想他下凡我也跟他下凡去,用我的眼泪还他的甘露,于是便幻化为一个女身,也去警幻仙子处报到了。甄士隐听到这话,便走过去,说非常想看看你们所说的蠢物是什么。那和尚拿出来朝他晃了一眼,见是块玉石,晶莹剔透的,上面写“通灵宝玉”四字。甄士隐还想再仔细看,和尚却一把收起就跑。
他追上前去,看到他们走向一个大门楼,上面写着“太虚幻境”四个字,他们径直走了进去。他正要追过去,却一下子梦醒过来。醒来之后,梦中的情景也就想不太起来了。但事实上他已窥到了天机,人说天机不可泄露,而他却窥到了端底。因此说他这人是有慧根,有佛缘的。至此,他在尘世中便屡遭不幸,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来。首先发生的祸事,是他中年才得的女儿英莲被人拐卖了,然后房子被一把火烧光,他只得回乡,又碰到灾荒连连,无奈中去投奔岳父,岳父则把他委托买房的钱款扣下,最后是又老又病,贫困交加,不由心灰意懒。
他深感万事皆空,好没意思。有一天他在路旁坐着,无聊之极,见路上走来一个道士,唱着一支《好了歌》,意思是说什么都是好,可什么又都是了。他听着似懂非懂,就对道士说你这歌很有意思,但我听不真切,听来听去就是一个“好”一个“了”道士说倘若你能听出这两字,说明你还行,还是有点佛缘的。甄士隐一听这话站起来跟着他就走,一去不回头,入了空门。再回过头去说贾雨村,说起来也算个世家,可无奈家道中落,人口衰退,最后只剩他孤家寡人一个。
进京赶考,因盘缠不够,滞留途中,借了苏州阊门十里街仁清巷内的葫芦庙住下来,写点字,画点画卖了度日,日子过得非常凄惨寂寞。
住在葫芦庙附近的甄士隐,有时就把他叫到家里来,和他喝酒,聊天。
彼此都是读书人,聊点诗文什么的,还挺投机。有一天贾雨村在甄士隐的书房里看见一个丫头,这丫头也是好奇,回头看了他两眼。这两眼可不得了,不由他激动万分,心想自己潦倒到这一地步,还有女人来看他,可见自己还行,一下子就有了自信心。心情也好起来了。在一个中秋的晚上,他和甄士隐赏月喝酒,作诗作文,他写的诗都是胸怀大志的气概,甄士隐便觉此人不凡,有心帮他一把,就说你是个有才能也有志向的人,这样吧,我来资助你进京赶考。从此贾雨村时来运转,他进京赶考,一举中了进士,当了官。可是此人命多乖蹇,不久又犯了事,被贬了官职,干脆做一名游士,四方游历,或给人做塾师,就是当家庭教师。后来到了南方一户官府人家教他家女儿,就是林黛玉。不久他的案子又平反了,官复原职,要去京城上任,正好林黛玉的母亲死了,父亲决定让林黛玉去京城她外婆家,于是便托贾雨村护送,一路进了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