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中他随了一个酷似秦可卿的女子去到一处人迹稀少、飞尘不到的地方,心里很觉欢喜,想“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然后就有歌声传来,是启发他的意思,唱的是“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意思是很明显的。但宝玉并不觉得什么,只是心旷神怡,十分自在。
歌还没有落音,便走出一个仙姑,自我介绍是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专门掌管尘世中的儿女之情,现在就是来视察的,并且指出她和宝玉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受了某种指示。接着就带宝玉四下里去游玩。
她带他走入太虚幻境,进到一座宫殿,宫内有许多配殿,挂着许多匾额,有“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等等。警幻仙姑带他进了“薄命司”让他看册子,册子的每一页上都是一幅画配一首诗,暗示着贾府里女子的命运,结局大都是不幸。宝玉看了似有触动,却并不理解内中含义,警幻仙姑只得作罢,带他走出,去另一处听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歌词大意都是表达情感爱怨的无奈和无果,再怎么也是水中月,镜中花,到头一场拐,还不如趁早抽身退步。宝玉听了只觉得声韵凄婉,还是听不出个名堂,一片茫然。
警幻仙子只得拿出最后一着,那就是让宝玉亲身经历一场性事,于是便把他引入一间绣阁,许配他一名叫可卿的仙姑。意思是“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让他晓得,情爱到了头也不过如此,再是快乐也挡不住时间的转眼即逝,有还不如没有,无须伤感。但宝玉依然不觉悟,反是“柔情缱绻”、“难解难分”和可卿仙姑携手出游,几乎误入迷径,被警幻仙姑大喝“作速回头要紧”就此结束了这个具有启迪意义的白日梦,可说是无功而返。这其实是一次“回家”从“假语村”回到“真事隐”的经历,也可说是那僧道两人对他尘世游历的一个提醒,以免他陷得太深,受苦太多。可惜没有成功,也是他尘缘未了,还须阅历一番。
在这个家族中,还有一人也受到过来自幕后的启迪,那就是王熙凤。如先前和尚所说,是有一伙风流冤家一同下凡,石头是夹带其间,它充当了个情种,也可说是个情圣。王熙凤也是个其中的尖子,她是在权势上的拔尖,代表着另一派的,所以也是配受“太虚幻境”启迪和照应,并且聆听几句“真事”的。那是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晚,凤姐在睡梦中,恍惚见到秦可卿进来,向她告别,说要走了,却有一件心事未了,和别人说是没用的,只有和婶子凤姐说。她说“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王熙凤听了觉得大有道理,便问怎么才能永保无虞。素可卿则冷笑了,说“否极泰米,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然而却是可做一点补救的,那就是在盛时筹划下衰时的家业,即“丰年不忘灾年”的意思吧。然后她就向王熙凤提了两条意见,也就是指出她管理上的两个漏洞:一是没有固定的祭祀祖宗的钱粮,二是没有固定的开办家塾的钱粮。这两项支出没有列入财政开支计划,是大大的失误。祭祀上的费用可置办地产房舍,这是可以永保的,因为将来即便遭到罪贬,凡物都要充公,这祭祀产业却是不充公的,其时,子孙回家也可务农读书。而办家塾这一条则重在抓教育,确保书香门第的根基。有意思的是,秦可卿对王熙凤交了这盛极则衰的底,又指出激流勇退的路之后,还告诉王熙凤说很快就会有件喜事,指的其实是元妃省亲。所以这就说明贾家的上坡路还没走到头,王熙凤还大有用武之地。同第五回的结果一样,事情还早着呢,温柔和富贵还有着享用,所以也还不到觉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