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讲心灵世界的建筑思想(2/7)

终于有一天,他把家里的田地,房全都押在牌桌上,赌输了,一夜之间,他成了一个穷人,长衫换了短打。父亲给他气死,女儿生了场大病,成了

第二组,首先是张贤亮的小说《牧人》。它写一个右派被发到西北农村,从一个知识分变成一个贱民,过着孤苦的生活。然后老乡们就张罗着给他找了个四川逃荒来的媳妇。此时的右派章永麟正陷于神的绝境,由于自遭受的不公平对待,对自己对世界抱着极度的怀疑,看不清楚任何事情,完全失去了判断力。而就是这个四川女孩,一个没有受过教育,对外界事一无所知,只懂得劳动和吃饱肚,抱着最基本的人生观念的女孩,拯救了他的思想。这里有段脍炙人的对话,大意是他说:“我是犯了错误的人,你知吗?”女孩说:“犯错误怕什么,改了就行,咱们以后不犯了就是。”她使他回归到最纯朴的人里,他一下退到人的最初级阶段,不再去多想,什么政治、社会、历史、人类神,存在意义,他全都不去想了,他只面对一件最最初级的事情,就是:生存。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过一诚实的生活。他向四川媳妇学习了最最朴素的人生理,说服自己来解决作为一个知识分所面对的复杂问题。在那特别颠倒、混和纷繁的情况下,这质朴的人生观不失为一路,可以把人带到初级阶段,一下面对着最初级的问题。我们考虑的问题无论多么复杂,可是我们还是要吃饭,我们能不吃饭吗?那么吃饭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也真实多了。因此当一个知识分回到人生最初级阶段,把所有意识形态的影响统统摆脱掉,也可说是一步。我们再看鲁彦周的小说《天云山传奇》。《天云山传奇》也是写知识分在反右运动中的遭遇,但接纳这个右派的是一个知识女。这位知识女显然不会使这个右派返朴归真到“犯错误就改,以后不犯了就是”的地步,那么,她是在怎么样的立场上来接受这个右派,又以什么样的思想激励这个右派?当然,现在回过去看《天云山传奇》,它也没有说什么太刻的理,没有说什么太让人信服的理,它对政治、对社会、对人生的解释,其实相当简单,甚至不失浅显。可是我觉得它要一步,它至少是企图在一个理的位置上来解答人生的困境。它不是像《牧人》里的四川女孩,她是的来解决问题的,而《天云山传奇》则步到理的立场上了。现在,我又要谈到《复活》了。在《复活》里面,有一大批政治犯,都是知识分,那么托尔斯泰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些政治犯的?首先,我要重申托尔斯泰的人生观,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都是罪人,而在这浑然不觉的罪人世界里,唯有政治犯是有自救倾向的人。前面那两个知识分全都需要别人来救他,他们只是受难者,而《复活》里的这个政治犯集团是有自救希望的,他们不仅要救自己,这个世界还要靠他们。他们走向西伯利亚,走到放地,信心十足的经受考验和洗礼,以求脱生为拯救罪人的圣者。在这三作品里大家可以看到一个递的过程,是否也说明认识质量的低。

第三组的第一篇是陆文夫的小说《家》,它写苏州的一个阔少,吃着祖上留下的房产,极尽享受之能事。他的享受集中现于一个嗜好,就是吃。他每天生活的安排是这样的:早上天不亮就起来,让包车夫拉他去一个有名的面店吃汤面,就像洗澡一定要洗澡一样,汤是最清澈的,味也最纯真。吃过汤面,就去茶馆和他的吃友碰,一起喝茶,漫谈上一天吃过的菜。然后再四包车或八包车开向某一个地方,好好吃一顿中午饭,吃得很整齐,冷盆炒每一个程序都不漏掉。下午则去澡堂,因为要吃,就要消耗,消化不良的话,就要影响吃。晚饭是喝酒,下酒的是各类苏州小吃,这些小吃分散在全城,让人买好后集中送到酒馆。解放以后,饭馆全大众化了,满足不了他了,怎么办呢?他到一个女人,是个旧军官的小老婆,在她里,饭馆的菜不算菜,真正的菜是家里来的。因为吃,他上了这个女人,和她结了婚,从此他吃得更加致。小说就写这一个家在几十年的人世沉浮里如何持着他的,这其实是人在温饱以外的一些缀,一些装饰,这些望既是人生的累赘,却也是不可少的,它可使人生更为享受一些。我再要提的是余华的小说《活着》。它的故事采取倒叙的方法,一个年轻艺术家回溯10年前到农村采风的时候,遇到一个赶耕地的老。这个年轻人就是那典型的当代青年,衣无忧,什么都无所谓,狼迹天涯,和小姑娘调调情,调得差不多了就脚。他碰到这老,老向他叙述了他一生的故事:老原先家里很有钱,有房有地,娶了城里最漂亮的姑娘媳妇,他却是个狼,吃喝嫖赌,什么都跑不了他的。

时代里的人,这已经见低,但还不够,我再要举第三个例,就是《虻》。《虻》里面红衣主教和亚瑟的故事,大家都知,不需要再复述了。在这一对亲情关系之上,凌驾了真理,这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命题,真理和血缘亲情,谁战胜谁?这时,又开始背叛人了,父之情在此时此刻呈现它自私和弱的质,而对真理的服从需要更崇的情。这是我所例举的第一组作品,关于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