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七月》)十分清楚,朱自清的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为平复个人的心理危机,求得个人生命意义的充实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其实这正是他痛苦的自尊意识。他的理想幻灭之后,自尊、自重、自强、自爱是这时期他个人的强烈的精神需求。他用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气节观来约束、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求得自我人格的自洁和自尊。因此,强烈的自尊意义也就充溢流贯于他的一些散文之中。与俞平伯同泛秦淮河所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他偷得片刻宁静时剖示内心的现代的懊悔。秦淮歌妓来与他俩纠缠不休,对此,俞平伯依照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女人的逻辑,持同情、超脱态度,所以事后还怡然自若;朱自清却十分认真、拘谨和自尊,既同情她们沦落风尘的不幸,又受到内心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的诱惑和卖唱,陷入了理智和情感的争斗之中,一时竟然难以排解这袭上心头的苦恼,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自尊意识流贯全文,并构成了这篇游记中矜持笃诚的人格色彩。朱自清的自尊,常常表现为在自我解剖中描画思想感情中的争斗,所以真实、诚恳,毫无矫作与伪饰。他敢于肯定思想中积极的东西,敢于否定思想中消极的东西,在肯定和否定中,和盘托出自己一颗多棱的灵魂。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喧哗和骚动,使朱自清的灵魂为之震颤和瑟索。在《那里走》一文中,朱自清坦白地剖示他生命的第二次心理危机及其灵魂的胆怯。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作出了躲进亭子间,研究国学的这第三条道路的抉择。面对反革命叛变后的一片黑暗世界和血腥萧条氛围,与他的绝望对应,燃烧起他的自尊意识,具体地说就是转向自身内心世界的解剖和审察。更多地考虑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论气节》),即气节和情操,以洁身自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加以追求。所以,朱自清这一时期的一些散文是意在表现人格理想的自己,即使在《荷塘月色》这样的写景散文中,也婉转地表达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自洁其身的意绪。朱自清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自怜自况,以它作人格思想的意象,赋予它自己的感情和灵性,因此他笔下的荷的形象纯洁、神圣、庄重、典雅。成为一种至真至善的境界,这便是朱自清的大革命失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所创造和追求的具有自尊意识的人格美和理想。其次,朱自清在强化自尊意识的同时,也强化着他的博爱意识。自尊是爱自己,博爱是爱他人。从五四退潮到大革命失败,他的心一直受磨受难,感到在大时代里,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唯其一直处于心理失衡的状态,所以就需要用爱的琼浆玉液来滋润一颗寂寞、枯竭的心,用爱和泪广施于人,以排解自己的内心痛苦,以求得心理平衡。因此,他在他的散文天地里筑起了一个爱的天国。一方面,从人性、伦理、道德上,抒写自己博爱意识。这一组散文多写于大革命失败的前前后后,如《背影》、《儿女》、《给亡妇》、《冬天》、《哀韦杰三君》、《我所见到的叶圣陶》、《怀魏握青君》等多表现父子、夫妻、师生、朋友间的感情。朱自清从作为儿子、丈夫、父亲、老师、朋友所应有的伦理、道德及仁爱之心出发,检点自己在人伦关系中的生活细节,对自己的粗疏、随便、懈怠,表示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愈是自责自悔,愈是表示修善补过,便愈是宛然托出一颗诚挚、广博的爱心。《背影》是朱自清收到父亲那封…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信后萌动创作契机,文章通过当年父亲为自己买桔子的背影的忆念,倾吐了今天儿子对父亲的感恩图报之情。作者不是正面地、直接地评说这种感情,而是自审那时自己对父亲送行过程中不敬的思绪,--总觉得父亲与搬行李的脚夫讲价时说话不漂亮;他又是叮咛又是嘱咐茶房,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等,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真太聪明了,自责自悔是出于作者为人的人性、伦理、道德,更是出于自己对父亲的一片挚爱深情。灵魂的自尊更加反衬出对父亲的情之切切,爱之深深,反衬出远在他乡的儿子对父亲健康状况的忧愁,以及自己不能守在老人身边尽孝的痛苦。另一方面,用悲剧心理观照和描写人生,伴随着他爱的饮泣,使散文散发着人道主义的温馨气息。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哀伤沦落风尘的歌妓;《执政府大屠杀记》哀痛被无辜杀害的爱国学生和民众;《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忧思五岁小女孩将一生失去生命的自由;《阿河》哀惜一位被社会遗弃而被卖来卖去的青年女子…自尊和博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两种主要形态,也是他思想、感情、人格的具体表现。他怀着悲剧性的心理为现代散文美学弹奏着美丽的心曲,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