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母亲篇与女儿篇,作为中国读者,我自然更偏女儿篇,以借此了解华裔
人的心态和观念;至于母亲篇,作者毕竟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环境不熟悉,令中国读者不免会有隔靴搔
的
觉。然而就全书而言,母亲篇和女儿篇则呼应吻合,既可独立成章,又可连成一
。
合译者严映该老师为四九届圣约翰大学毕业生,全书译作过程得到她大力支持和指导,谨此表示谢!
程乃珊
只会令人越越糊涂,这
事天经地义应该向母亲诉说…诸如
貌似生活小事,造成母女间某些障碍,然而又动摇不了母女间的天然
情,如是恩恩怨怨,相
又相斗,
不会停止,直到其中一个离开人世,另一个才发现,原来自己是那样执著地
着自己的母亲!
书中的四个中国母亲,都是1949年离开中国大陆来到旧金山的,她们每个人都将自的一
分,
永远远地遗留在中国大陆了!然而,她们不得不
乡随俗,凑合着
国的生活方式过日
:她们信奉上帝,也畏惧海龙王,在一次仿效
国生活方式的海边野餐中,他们中的一个家
丢失了一个儿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她们只觉得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母亲们为着给小家
争一席安宁之地,几乎天天与某
说不
的惊恐在抗争,担心着某
殃祸成为事实,避免着
暗礁旋涡,犹如古代受凌退之罪的犯人,一刀一刀地承受着痛苦,直到离开这个世界才得到解脱。
母亲们最不放心的,是自己的女儿。女儿上,寄托着她们
未遂的心愿,她们希望生在异国的女儿,能成为一只华贵的天鹅。然而事实却令中国母亲们失望:这些女儿们是“
本没见过世面的
国
生的傻瓜”母亲们只能“无奈地看着这些女儿们长大成人,生儿育女”从而发
“我与女儿隔着一条沟,我永远只能站在岸的这边观望她”的悲叹。为了与女儿沟通,母亲们苦
婆。:地给她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但女儿们的反应只是不停地嚼着
香糖,然后
一个比脸颊还大的泡泡!
国女儿也有她们难言的隐痛:她们自认是
国人,但母亲却用中国人的准则去要求她们,而社会又将她们排在“少数民族”之列、正宗的
国人之外,这
偏见,甚至影响了她们的婚姻。更令她们苦恼的是,那
在她们
内的中国血
。她们有着天生的中国式的谦虚、温顺,这使她们对自己的真正
国丈夫、纯
国式的家
生活方式束手无措,迷惑不已,从而导致了婚姻上的危机甚至完全的失败!这
潜伏在血
中的中国基因,唯有在她们踏上中国国土时,才突然地沸腾澎湃。小说结尾,吴
终于与她失散四十年的同母
在上海机场相遇,不论
国女儿还是中国大陆女儿,双方都共有一个伟大的中华母亲!这一笔隽永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为了照顾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尽量保留原作的诙谐和国式的幽默,在翻译过程中,直译与编译相结合,特别各标题为译者所加,不是
照原文直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