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十七章 三委员
一
镇政协的委员当中,最惹yan的两个人,一个是艾老;一个是洪艺兵。
论说起来,艾老是镇上的世家。他叔公当年弃官回来,路过县衙门的时候是不落轿子一径走过的,倒是县太爷后来到镇上来访他。这中间当然有些过节:发达之前,他原是zuodao士的。有一回在一hu人家zuodao场念经,熬不过瞌睡竟当堂睡着了,遭了东家的劈tou问gun。从此便发誓回去读书。功成名就回来,自然是堂堂正正,不会把一个县太爷看在yan里——虽然他的官职并不大过县太爷。缘故是那县太爷是那hu打过他问gun的人家的后人。这说法虽然有点藐视的意思,但那zuo人的骨气到底是在的。到了艾老这一代,又成为本镇文化界有分量的人wu。
那年“三百例”大会战,小丁不顾一切地愤而chu走后,《平地也能大搞八字tou上一口塘》的执笔任务落到老董tou上。老董事先已有了准备,趁着小丁走的时候气得yuntouyun脑,他把小丁写的那份初稿不声不响地留了下来,一字不动地重抄了一遍,就拿到小冯那里jiao差。
小冯审阅之后,在稿子第一面的天tou上批了几个字:“我意召开讨论会。”下面署了自己的名字,又jiao还老董。老董看了他的批示,不理解怎样执行,便又去问他:
“讨论会哪些人参加?”
“当然是我们三个。”
“哪个召开?”
“当然是我。”
“那你是让我通知艾老?”
小冯想想说:“不必了。”就对shen边的艾老说:“我们开个讨论会。”接着就让大家发言。艾老说稿子还没有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小冯就把稿子递给他,问老董:“你的意见呢?”老董回答:“我的意见都写在上面了。”小冯于是清清hou咙,说:“那好吧,我谈谈我的看法。”他先讲了总的印象,时代的高度,路线的shen度,英雄的气度,政治的热度,gan情的nong1度,云云,又从观点、结构、文字分门别类作了juti评判,基本意见是肯定的,只是觉得语言还不够生动。然后,拿过一边艾老手上的稿纸,翻到某一页,说,这个地方可以加上这样一段话:“县里干bu黑pi包,公社书记黄书包,大队干bu手叉腰,生产队长扛张锹,这样的工作作风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像镇革委主任…”以下就接上了原稿。
小冯的话没有说完,艾老一拍桌子大喊了一声好,冯组长发表“看法”的时候,艾老的脖子随着冯组长语调的抑扬顿挫一伸一缩,及至冯组长说到jing1彩chu1,他便忍不住击节。
老董尽量维持住脸上的微笑,只止不住yan睛不停地眨。那四句话,除了“大队干bu手叉腰”似乎可以说形象不佳外,其他几句跟“作风”问题不晓得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但他没有表示异议,略略迟疑一会,就把稿纸从小冯手中取过来,加上了小冯的那段话。
小冯把老董加了字的那一页仔细审阅了一遍,最后拍板说:“我看行了,这个稿子,写之前我们有决心,写的时候用了心,现在拿去送审,我有信心。你们看呢?”
艾老说:“要得,要得。”
老董说:“我去再抄一遍。”
送审的结果却颇不遂心。
审稿人的意见,稿子的不足仍在语言上,就是没有一句“闪光的语言”这原是“三百例”必须ju备的条件之一。小冯试着去声明,关于干bu作风的那四句好像在别的文章里还没有看到(他这样说是很谦虚的,心里tou他认为那四句话简直就是千古绝唱)。省革委办公厅那个负责审读他们这个地区稿件的人很生ying地说,那四句话他注意到了,听起来ding生动的。但“闪光的语言”是从正面表现的豪言壮语。我们的干bu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好的和比较好的,那四句话却抹煞了这个本质,把支liu当成了主liu,你们把它写进“三百例”岂不是容易被阶级敌人所利用?要知dao,只有阶级敌人才会这样chu1心积虑地污蔑攻击我们的干bu队伍——特别是在我们新生的红se政权成立之后,其狼子野心之恶毒,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那个人越说越来劲,调子越唱越高,直听得小冯一tou冷汗,背脊上爬满jipi疙瘩。回来,他镇定了一下情绪,尽量zuochu欣欣然的样子,说,稿子基本上通过审查了,让我们再努把力,锦上添hua,把关于干bu作风的那段话再提炼一下(这之前,他已经把那四句话用墨zhi涂得一点痕迹也看不见)。
艾老说,那四句话,提炼得很jing1的呀,让满纸生辉的呀,是通篇的jing1气神呀,已经炉火纯青了,还怎么可以提炼?!发现那几句话已经被抹了黑,他更是如丧考妣,义愤填膺地惊叫起来:这是哪个zuo的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