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章三委员(2/7)

接下来的几天就有些沉闷。小冯再也无心同艾老修改剧本并憧憬剧本未来的成功。三个人整天围着一火盆,为“闪光的语言”冥思苦索。小冯重任在肩,不敢懈怠。老董有烟提神,勉支持。唯艾老到底年纪大些,又弱,时常打熬不住,瞌睡时不好就一脚撞翻了放在火盆边沿上的茶杯,搅得烟雾和炭灰冲天而起。

自带粮去帮(呀那个)工。

苏区(是)好作风(哎那个),

“改得好!”第三个拍掌的是艾老“‘粮’改成‘饭’,真是‘一字师’!”

就在这往返之间,省城里小冯他们三个也开了窍。三个人正枯坐着,听外面走廊里革命歌声漾,好几个人音调参差地拖着腔唱过来唱过去:

“小镇好作风,自带粮去办公。为了节约手电筒,夜里走路打灯笼(‘灯笼’其实是火把,为了压韵写成‘灯笼’——附记)。”



这中间就有别地别单位等待审稿结果的人来串门闲坐,坐多了,就有一两个相对熟悉且富有同情心的人见他们苦恼不过,悄然给他们传经,问他们有没有给省里审稿的人送一土特产。一句话提醒了小冯。豁然开朗的小冯说真是火不拨不旺,灯不不明,就去给小镇挂了长途电话。第二天,镇上就派人送来了几大坛酱菜。小镇下面这个农业大队,除了少量些油菜,打籽瓜,长年的都是各类菜蔬,卖不完吃不了的就腌起来。镇上唯一的工厂就是酱菜厂。所腌的各类酱菜远近有些名气,小镇人很自豪,以为它业已誉满全球。但是把齐膝的这样几大坛黑不溜秋的酱菜搬到省革委招待所来,也就实在有些煞风景了。那一两个为小冯见的人很怜悯地笑说:“你们小镇到底偏僻了些。”言下之意当然是说他们缺见少识。把小冯说得恼怒,对镇上来的那几个人大发了一通脾气:“你们以为是打发猪狗么!回去问你们镇长,对省里的无产阶级司令是什么态度!”几个镇上回去如实汇报,镇长也火了:“我一个癞痢,两都是光的,就那么几,他们要不要?!只怕是酸的。”发火归发火,完了还是让人另外去搜罗了些生、芝麻、黄豆、菜油等连夜送到省城去。

几巡酒过去,几个人就都放了肆,小冯却不过艾老和老董的番敬酒,愤愤:“狗日的,下面想于不能,上面不想偏要!”艾老连忙附和说:“莫说是你,有才有貌,年纪又轻,就是我这样的,当初也不晓得害了几多妹得相思病呢。”老董对艾老的谄媚始终厌恶,借了酒气,冷笑:“你老这么个小玩意,还能害人?”艾老细小的睛放尖锐的亮光,驳斥说:“小?!莫看我人小,鼓捶是大的!”

白天下地去劳动(哎呀同志哥啊),

老董的想法,直接把那段歌词据小镇的特稍作些改动,移植过来就是了:

小冯端起缸,那缸很大,差不多遮住了他大半个脸。“咕嘟”了一阵,他放下缸,说:“人家也是严格要求,益求的意思。”艾老依旧是咕脓个不停,为冯组长抱屈。小冯只好说:“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在省革委招待所同样是来搞“三百例”的人中,老董遇到了大学的一个女同学,这女同学当时在学校里很俏,谁也看不上。对老董倒是有过些意思。老董毕业分到报社,听

小冯也一拍膝说:要得!这歌天天在耳边响,怎么先前就没有悟到呢。想想又说,不过,有个地方恐怕还要改动一个词,小镇叫“粮”不叫“粮”叫“饭”应该改成“自带饭去办公”

夜走山路打灯(呀那个)笼。

直莫名其妙,扯xx么,不是东西么!

《平地也能大搞八字上一塘》到底通过了终审。在终审的通知下达之前,三个人又少了一个。是老董。

稿来,小镇新的贡品也送到了。小冯照别地别单位已经创造来并且行之有效的经验,等了一个月黑风的夜晚送到省革委办公厅那位同志家里去。也许因为在家里,那个人脸不像上次在办公室那么森严,很和悦地批评他们几个熬得很辛苦,应该注意之类,把小冯动得泪盈眶。

小冯和艾老吓了一,颇不以为然。听他说完,也不由兴奋起来。

现在,到他们怀了十分把握等待审稿结果的悠然愉快的日。第二天中午,三个人凑份去买了一瓶烧酒,把那些酱菜坛一一打开,加餐庆功。那酱菜在省城上不了台面,他们自己还是喜的。

老董最先得了灵,两个掌用力一拍,说,,这不现成的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