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牙祭。”
“分的?”
“是啊,这是最珍贵的礼。你不知
吗,这里山寨上的老乡,一季度一家人只能分
供应一块
皂,一块、半条呀!”
“是你赶到墟场上买的?”
“俗气。”她嗔怪般瞥了我一“跟你说,小知青,这些都不要钱!每个月四十五元钱到手,我们只要
十二块五的伙
费,啥都不要
。鱼是农场养的,猪是农场喂的,蔬菜是农学院那帮学生
的。告诉你呀,这个回炉补课,学农学军,可有趣啦!一九六八年九月份到了农场,我们算是补上了一堂课,把解放军
下的稻
收割完。天天,一个解放军的副班长带我们去收,直收得我们腰酸
疼,回到宿舍倒在床上就不想起来。秋收以后,就轻松了,这里的一切,你是
验过的了,一年中有一百三十五天是弥天大雾,那恼人的雾啊!到了冬天,
丝丝
丝丝的寒冽,叫人活不下去。我们一整个冬天都是在砍柴、烤火中度过的。初初到农场,学生们来自各式各样的大学,有学工的、学农的、学医的、学文的、学地质的、学
育的,五
八门,
类齐全,有的来自名牌大学,有的
比较卑微,当然也有显贵的
弟,大家刚凑在一起,无论是
活、讲话、学习、
神状态都是相互试探
的。狂飙般的“文化大革命”使得每个人都学会了戒备。但是,日
一长,毕竟是共同的命运容易使青年人相熟,大家之间就无甚防备,说话办事儿都是直来直去、赤
的了。反正每月有定粮供应,有工资,大伙儿就不愿
活,光是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就心满意足了。这帮
大学生,喂的猪
又壮,养的鱼儿
蹦活
,推的豆腐都
白
白的,惹得周围村寨上的老乡都
红,悄悄来打听我们用的啥涵
?他们当然晓得,我们是有知识的大学生。嘻嘻,看到半导
收音机,这些偏僻村寨里的老乡才好玩呢,拼命向我们打听,这小匣
里为啥有人说话,你说说,这日
过得逍遥不逍遥?”
邵苓也叹息了一声,没有笑:“是啊,好些男生都慨万千地说,这
日
,哪是啥回炉补课,而是‘一
度
秋’消磨青
,浪费青
。生活搞好了,吃饱喝足了,我们就无端地消耗自己的
力,走二十多里山路去赶场,所说周围的布依族、苗族村寨有人结婚,我们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他们的婚礼,说实话,我纯粹是为了寻找刺激,但表面上,我们还
其名曰:这是和贫下中农共度
乐,打成一片。你知
,我们去参加他们的婚礼,送什么吗?”
她毕竟是大学生,讲的虽然都是极琐碎的事儿,听来却有条不紊,娓娓动听,很有味儿,我极有兴致地倾听着,目不转睛地瞅着她。
“打牙祭!”我抢在她前面声
。
我看得,她是从心底里把我看成是个小知青,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弟弟。她哪会知
,我在这山野里看守菌棚,
觉到的,是比她所说的一切还要乏味的空虚和无聊呢。
说完,我们俩都情不自禁纵声笑了起来,平心而论,听她柔声细语的谈话,和她在一起,我到愉快,下乡以来很少有的那
由衷的愉快。
“新鲜蹄膀,鲤鱼在今早上还是活的呢。”她带自豪地说。
“分鱼分,要钱吗?”
“对了。送的是皂…”
“反正不会是钱。”
“瞧,这是啥?”
星期天?我哪里还分得清星期几啊,对我来说,每天都是工作日,每天又都是休息。
我摇。
“说起来是闹,可是每一个学军连队的人都晓得,这是在混日
,是极度的空虚造成的变态。”邵苓又轻叹了一声“你想想,要是我们这帮大学生,不为了某
信念和什么理论钻
这山岭里来,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会创造
多少
质的和
神上的财富。可偏偏…唉,不同你多讲了,这
情绪传染给你,对你没啥好
。”
“猜猜看。”
“今天是星期日啊,小知青。”
她定睛瞅了我一,说:“小知青,你听这些,觉得没劲吗?”
“新鲜的。”
“哪里,农场里分的。”
“鲤鱼,”我惊叫起来“还有蹄膀,瓢儿菜!”
我苦笑了一下。
“算认识了。”
“比我们舒服多了。”我叹了气,想到知识青年的生活,我不无羡慕之
。
“对,相识了。为了报答你的见义勇为,今天你啥都别,只给我当下手,我给你煮一顿
味可
的午餐,我们好好尝一尝。拿当地老乡的话来说,叫…”
“我还真怕你听不,打哈欠呢。”她又笑了,笑得那么动人“这么说,我们就此
上朋友了?”
“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