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格
“格”是一个常用词,跟“品格”“资格”一类概念近义,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有没有格,失(音She)不失格,是ma桥人对他人的基本评价尺度。一个人的资历、学历、chushen、地位、信誉、威望、胆识、才干、财产、善行或者劣迹,甚至生zhi能力等等,都会使他的格发生变化,格又跟话份有互为表里和因果,有格的人自然有话份,有话份的人肯定有格。
复查的同锅叔叔明启,人称明启叔,曾经在长乐街学会了zuo白案。公社开大会,常常要他去zuo馒tou,这就给了他很大的格。每当有了这类机会,明启叔的称呼就变成了明启爹,不止明启自己脸上有了光,全ma桥的村民都觉得睑上有了,碰到有外乡人路过村里,也不guan人家认不认得他,ma桥人总要有意无意地隆重推chu此人。要是听的人一脸茫然,或者不表示特别的兴趣,ma桥人的脸就会立时拉下来,满yan透chu鄙夷地说,你连明启爹都不晓得?如果他正打算烧茶款待你,你的待遇就可能因为你的茫然或不屑变成了一碗冷冷的颜茶。胡启zuo完馒tou回村,喜huan背着手在村里走一圈,对看不顺yan的事情指指点点。再调pi的后生子对他一shen的馒tou味也敬畏三分,老老实实耷拉着脑壳不吭声。有一次,明启轻轻几句话就镇得一个叫“三耳朵”的后生不敢捉泥鳅,提了桶子往回溜,让我们知青颇为吃惊。三耳朵平时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se。我凑到他耳边问:“今天你何事这样老实呵”他一副自认倒霉的样子,心服口不服地嘟哝:“算他有格吧,老子今天不吃yan前亏。”我这才开始注意起,同是ma桥人,有没有格活得很不一样。
罗伯有个干崽从夷边给他寄钱,等于寄了格给他。不然,光靠他的一把年纪,格大不到连本义也让他三分的地步。
兆青不会zuo馒tou也没有干崽寄钱,但一口气生了六个儿子,也使他的格略略高升。村里分红薯或豆子,到了他这一份,干bu手中的秤杆子总要挑高些,以示对他的尊重。
当然,有些临时xing的格就不无hua稽的效果。比如外号黑相公的一个知青从城里回来,带来一瓶龙杯酱油,同仲琪换了一只山ji。这zhong酱油是名牌,据说还是贡酱油,年年都要送到北京为mao主席烧红烧rou的,地方上起码要县级干bu才沾得到边。消息传开,仲琪就享受了半个月的格,半个月内咳嗽的底气都足了许多。尽guan他一滴半滴地用着酱油,终也架不住左右邻舍三天两tou来求,架不住公社干bu和本义一次次的来访,yan看瓶子一天天空了,他的格也水落船低,恢复了原先的水准。他央求照相公再给他换一瓶龙牌酱油,他情愿付chu两只山ji。黑相公满口答应,只是一直jiao不chu货,大约城里的贡酱油也开始jin俏了。
仲琪还想找明启爹帮忙,另辟途径寻找龙牌酱油,寻找他的格。但明启爹的格大,仲琪吞吞吐吐,几次都没有找到靠近他的机会,没有找到说上话的机会。明启这一段忙着到公社zuo馒tou,还忙着指导村里的各zhong事务。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