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tiao楼(5/6)

组织专家对这块田黄石进行鉴定,打算作为特例纳入计划。

蓝海市已经多年见不到田黄石了,所以,拍卖公司的那个专家起初拿不定主意,感觉没把握。于是,他们就将公司内所有的专家都集合起来看这块石头。没想到还真产生了不同意见——这就正常了,拍卖公司的专家不可能都像马齿苋那样“二把刀”“三脚猫”“半瓶子醋”那样的话,拍卖公司不得赔死?

拍卖公司内部为这块田黄石争论不休,有人说是真,有人说是假,于是,他们请来了蓝海市实验中学的特级教师于博彦博士。

于博彦今年三十整,历史专业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后因为社科院或研究所的工作不好找,就进了中学当老师,所幸的是他进的中学是蓝海市的重点校,校长对他这个人才非常重视。按照国家规定,要评特级教师,本科生必须教书八年,硕士生必须五年,博士生必须三年,这是硬件,软件就是课时和教学质量。而实验中学的校长在方方面面都对于博彦开了绿灯,所以,三年头一够,他没费劲就有了特级教师的职称,于是工资也上去了。他爱好古玩,不仅家学渊源,而且,他把业余精力全搁在古玩上了。这样一来,会使他的历史课讲得更加有声有色,学生更爱听,却不可能为教学加班加点。为此很多惯常加班加点的教师咬这件事,但有校长撑腰,他的特级教师职称终归没被咬下来。

校长为什么对于博彦如此青睐?难道仅仅是博士学位的名号迷惑校长的眼睛?不是。是一件事让校长认定于博彦确实是人才,而且不是应试型的人才,是货真价实的人才。

那是于博彦刚到实验中学的时候。校长找他在校长室谈话,于博彦却一直不看校长,只把眼睛盯在门后盆架下面的一个刷着绿漆的痰盂上。而且,校长与他谈了很多“好好发挥,带动低学历的人”的话,他都没听进去,却突然问了校长这么一句:“文革中咱们学校是不是存过查抄物资?”

校长不明白于博彦为什么问这些,纳闷地回答:“是啊,我听老辈的领导说过。”

“这就对了。”

“什么意思?”校长不明就里。于博彦说,文革初期,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闹起“破四旧、立四新”的风潮,从“地富反坏右”和很多有家底的人家里抄走很多值钱的古玩,有的被砸碎销毁了,有的就集中存放在某处。这些东西被叫做“查抄物资”而到了文革后期,落实有关政策,查抄物资被陆续退回,而被砸被毁的,也就那么回事了。物主一般没人敢去要的。而且,那时候古玩根本不值钱,物主也没拿古玩当回事,保命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痰盂,应该属于没有砸碎、散失的、没有退回去的查抄物资。

于博彦走过去端起那个绿色痰盂,拿到厕所刷洗干净,回来后找校长要了一把铅笔刀,然后用铅笔刀轻轻刮掉痰盂上的绿漆,慢慢地,就露出一个淡淡的天青色陶瓷痰盂,于博彦摆弄着痰盂凑近校长说:“您看,器形古朴稚拙,釉质光润亚滑,开鱼仔纹片;足底有3个芝麻状支钉痕,其中两枚紧靠足墙,支钉断截面呈白色,这种紧靠足墙的芝麻状支钉痕是宋代汝窑瓷器的一大特征。”

“宋代的?这么说值了钱了?”

“没错,这是宋代汝窑出品的出戟尊,连古玩十分集中的北京、天津那样的大城市都难得一见,在咱们蓝海竟发现一件,我真有一种晴空霹雳之感,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