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较量(5/7)

家和观众在博物馆举办古玩鉴赏和咨询会问题,谁知竟与金铁文一拍即合,金铁文说,最近我也正琢磨这个问题呢!

于是,说办就办,这对各方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既然如此拖个什么劲儿?接下来,《艺品周报》就开始打广告,开始对有关专家下请柬和邀请函。谁知,《艺品周报》说博物馆展厅届时将有三百个观众席位,可是打电话和亲自跑到报社报名的观众已经突破了三万人!让人连想都不敢想!齐有为见此哈哈大笑——他这个二手高参当得不错不是?金铁文见此微微哂笑——他在权衡自己在鉴赏会上将作何表现,那也是颇费脑筋的事!而宁海伦听说以后莞尔一笑——她为于博彦人为地搭建了一个比武的平台,哥们儿,你可不能给俺掉链子!

但几个被举荐坐主席台的人却表现各异,韩德庐接到邀请函以后感觉无所谓,有那么多大将在场,大不了自己不说话,少说话,除此还能怎么样?徐涛和他的想法差不多,也想尽量少说话,言多必失,非说不可的时候,就言简意赅,只拣“核儿”说。张先令就与他们大相径庭了,他不是想借机会大讲,而是大骂设计这个方案的人——这不是拿这几个人练吗?都推到风口狼尖上去了,面对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记者,还有三百名观众,这不是把几个鉴定者放在放大镜下,甚至放在显微镜下是什么?说是放在火炉上炙烤都不为过!

张先令在自己店里踱来踱去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副经理出主意,说,你甭去了,给他们来个愣蹲。张先令先是点头同意,但细一想,不行,金铁文肯定还邀请了其他古玩圈行家,在这个出头露面的关键时刻自己藏了起来,对提高知名度来竞争会长十分不利,去,一定得去!他看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便赶紧想对策。最后想出什么对策呢?就是临阵磨枪,在家里恶补《古玩指南》,把那本图文并茂的厚厚的大册子反复阅读,把当前市场上流通最多的东西做为阅读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洗浴中心的那个按摩小姐被他请到了家里,既给他按摩,还给他买菜做饭,他对她声言要高价聘她做保姆,直乐得小姐屁颠屁颠的,后来小姐偷了他一件牙雕,让他相当别扭,此为后话。

话说于博彦接到邀请函以后表现平静,感觉此事对自己没有什么新奇,因为就算没有这种场合,平日里请自己掌眼做鉴定的人也很多。只是把场合换了一下,多了一些观众而已,自己该讲什么还是要讲什么,是花就还讲花,是叶就还讲叶,是果就还讲果,绝不会因为换了场合而把讲的内容随意更换。

而宁海伦本想叮嘱他几句,但碍于心里还和他闹着别扭,就憋着不找他。而于博彦对宁海伦娘俩的误解和反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加重了。他越想越感觉荒唐,自己一个学养深厚的博士生,斯文的特级教师,受到那样的“优待”简直像个俗不可耐的试验品,甚至像个专事传宗接代的种牛,种马,种猪!对那样的优待和体贴他接受不了!他便也憋着不给宁海伦打电话,也不见面。事情就是这样,好心不一定得好报。心存好心的人如果不选择对象和讲究方法,不能因人而异,就必定把善意变成造次,结果就适得其反。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古玩鉴赏和咨询会在博物馆按时开幕了!主席台安排了两排座位,将做鉴定和回答咨询的专家以及文物局领导坐在前排,特邀的专家和代表坐在后排。而三百个观众席早已密密麻麻坐满了人,这些人手里基本都带了需要鉴定的东西。可以说,他们踊跃地来参加这个鉴赏和咨询会,目的就是想把家里的藏品拿来让专家掌一下眼,估个价。当然也有没带东西的,但却带了问题,他们有很多很想知道但报纸上没讲的问题。

主持人一说“现在鉴赏和咨询开始”立即有个中年汉子从观众席里站起来,他举着一小块貌似田黄石的印章,走向主席台,把东西交给主持人,说:“最近报纸上关于田黄石的报道特别多,我受其影响特意花五万块钱买了一块,请专家看看我这款石头是不是田黄石。”

说完,他就站在一旁,听候讲解。而主持人则把石头举起来问主席台上的专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